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胆汁淤积性肝病
注:此为通俗版点此进入专业版

什么是胆汁淤积性肝病?

  • 胆汁淤积性病是一种常见的肝系统疾病。

  •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指由肝内外各种原因所致的胆汁形成、分泌和(或)排泄碍,使胆汁流不能正常流入肠道而淤积于肝胆系统,并有胆汁成分进入的病理状态。

  • 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大便色浅、尿色加深、黄疸(皮肤及黏膜黄)等,严重时可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甚至有生命危险。

  • 最有效的治疗是通过手术去除病因,对症治疗可以帮助有效控制及缓解病情。

  • 胆汁淤积性肝病不仅会损害肝,严重时还会导致肝衰竭。

  • 胆汁淤积性肝病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患者原发病的情况。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普通外科、肝胆外科或外科、消化内科或内科

为什么会得胆汁淤积性肝病?

引起的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怎么知道得了胆汁淤积性肝病?

胆汁淤积性肝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

主要症状

其他症状

有的人在早期时没有明显的不舒服,可能仅表现为如下不适: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胆汁淤积性肝病?

大概了解过病情之后,可能需要你做以下这些检查来帮助医生确诊。

体格检查

医生会简单观察一下你的脸色及精神状态,还可能会需要询问你一些关于身体状态的问题。

验室检查

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是胆汁淤积最具有特征性的早期表现,结合胆红素升高为胆汁淤积直接据。

影像学检查

  • 腹部超声显像

    是发现或排除肝内、外胆管扩张及占位性病变的首选方法。

  •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

    是一种无创性方法,安全又准确,对胆道系统梗阻的准确性接近内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

  • 内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

    是诊断及治疗肝外胆道梗阻标准,不仅可以显示胆道疾病,在显像的同时还可以取标本进行细胞学、组织学检查。此外,还可以作为治疗手段来进行胆道引流、扩张、放置支架等操作。

病理学检查

如经过上述检查仍不能作出明确诊断时,可以做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来帮助明确诊断。

医生是怎么诊断胆汁淤积性肝病的?

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医生一般可以作出诊断。

  • 临床表现:有黄疸、皮肤瘙痒、疲劳、脂肪泻、骨质疏松等表现;

  • 实验室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和(或)γ-谷酰转肽酶、胆红素升高;

  • 影像学检查结果:有影像学检查结果证明存在胆汁淤积。

胆汁淤积性肝病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胆汁淤积性肝病需要和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血液系统疾病进行区别。一般通过实验室检查可进行鉴别。

怎么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

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原则是去除病因和对症治疗。治疗方法可以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胆汁淤积性肝病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采取手术或经内镜下及放射介入治疗等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目的是改善由于胆汁淤积所致的临床症状和肝脏损伤。主要药物有熊脱胆酸和S-腺苷蛋氨酸

其他治疗

  • 出现重度黄疸或严重瘙痒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时,也可以考虑应用非生物型人工肝方法治疗,主要包括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血浆滤过透析和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等,这些治疗方法需要有经验的专科医师操作指导,对于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 经药物和上述治疗方法无效且出现肝衰竭者可以考虑肝移植。

  • 有胆道狭窄或梗阻者可内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如球囊扩张、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及支架置入。

胆汁淤积性肝病有哪些危害?

  • 胆汁淤积性肝病会引起乏力、皮肤瘙痒及黄疸;

  • 胆汁淤积性肝病会损害肝脏;

  • 病情进展后可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严重者可导致肝衰竭甚至死亡。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原发病。

  • 如果是由于梗阻而引起,解除梗阻后,肝外胆汁淤积可很快恢复。

  • 若是由病毒性肝炎或药物所致肝内胆汁淤积,在原发病治愈后也能消失。

  • 对于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所致胆汁淤积,经有效药物治疗后可长期缓解。

  • 遗传代谢性疾病所致的胆汁淤积多呈进行性发展。

  • 各种疾病所致严重慢性胆汁淤积最终均可导致胆汁性肝硬化和肝衰竭。

怎么预防胆汁淤积性肝病?

目前还没有十分有效的预防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措施,平时可以注护肝,如少喝酒、饮食清淡等。

概述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汁生成、分泌和排泄碍,不能主动经胆小管排至肠腔,在内淤积,反流,而引起的一系列器质性损害、代谢失调和功能紊乱的肝胆系统疾病。胆汁淤积包括胆红素、胆汁酸盐及其他成分分泌和排泄障碍。

病因

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免疫、变性、感染、结石肿瘤等。本病可累及从两个相邻肝细胞形成的胆小管到十二指肠壶腹之间整个胆道系统的任何部分,可分为肝内胆汁淤积和肝外胆汁淤积。肝内胆汁淤积常见原因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肝外胆汁淤积由胆道的机械性梗阻引起,常见原因有胆总管结石胆囊癌、胆管细癌等。

临床表现

1.症状
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皮肤瘙痒,尿色深黄如浓茶样,粪便颜色变浅等。长期胆汁淤积者可有脂肪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的表现,如粪便恶臭、脂肪泻、夜骨质疏松骨折骨痛睾丸萎缩、出血倾向等。
2.体征
黄疸是患者最突出的体征,表现为巩膜及皮肤黄染。多数患者有黄疸,少数患者或疾病早期可不出现黄疽。也可出现皮肤色素沉着瘀斑、瘀点,以及肝、及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等。

检查

1.验室检查
(1)血清胆红素升高,以结合胆红素为主,尿胆素性、尿胆红素性。
(2)碱性磷酸酶升高可先于胆红素升高,一般小于正常上限的2.5倍;胆汁淤积性肝病时,碱性磷酸酶显著上升。
(3)免疫学检查,抗线粒体抗体抗核抗体等对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有帮助。
(4)血清病原学检查,肝炎物对胆汁淤积的病因诊断至关重要。
2.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肝内或肝外胆汁淤积,是现或排除肝内、肝外胆管扩张及占位性病变的首选方法。
(2)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可用于显示胆道系统疾病,为无创性方法。
(3)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也可用于显示胆道系统疾病,在显像的同时可取标本进行细胞学、组织学检查,还可完成胆道引流、扩张、支架放置等治疗。
3.组织病理学检查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代谢及遗传性肝病、肿瘤及肉芽肿性疾病等有效方法,对于病因不明的肝内胆汁淤积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

1.临床表现
黄疸持续3周以上无消退迹象,甚至有进行性升高。伴有皮肤瘙痒、食欲减退、尿色深黄如浓茶样,还可有轻重不等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等。
2.辅助检查
根据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检查结果做出诊断。

治疗

1.原发病治疗是关键。
2.内镜、放射介入和手术是治疗肝外胆汁淤积性疾病的有效方法。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的治疗因病因不同而治疗方法不同。此外,还需积极治疗相关并发症。
3.胆汁淤积可导致维生素吸收障碍,引起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缺乏,应予相应维生素进行治疗。
4.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和激素可导致或加重骨质疏松,钙和维生素D有防止脱钙的作用。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什么是胆汁淤积性肝病?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为什么会得胆汁淤积性肝病?

怎么知道得了胆汁淤积性肝病?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胆汁淤积性肝病?

医生是怎么诊断胆汁淤积性肝病的?

胆汁淤积性肝病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怎么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

胆汁淤积性肝病有哪些危害?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怎么预防胆汁淤积性肝病?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检查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