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Afternoon Tidal Fever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诊断学—问诊
常见病证:湿温病、阴虚证
古籍摘选
午后潮热者,至是郁甚,阳气与时消息也。(《温疫论》)
名词解释
每至中午之后感觉发热,或体温升高的表现。
术语在线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午后潮热,是指患者在中午过后出现发热的症状,过几个小时后就会逐渐缓解,随后第二天中午继续出现这种表现,在病程中循环反复的一种疾病现象。
病因病机
午后潮热一般是由体内湿热、肠胃蕴热,及阴虚生热导致的。午后潮热一般会同时见有盗汗,面部红晕不退,心跳速度加快,身体疲倦乏力,心情烦躁等症状。
午后潮热是身体的一种病态表现。
分类
在临床中,有两种证都可以出现午后潮热的症状表现,如湿温潮热和阴虚潮热。
湿温潮热:多因湿温病湿邪阻遏,气机不畅所致。发热特点为身热不扬,即用手触摸肌肤,刚摸到的时候不觉得很热,但时间稍久时就觉得灼手。常伴有头身困重疲惫等。
阴虚潮热:主要是由于患者阴血虚亏,或热病伤津,或久病伤阴导致阴虚,阴虚则阳气偏于亢盛,午后卫阳渐入体内,蒸腾阴液,导致阴虚潮热。发热的特点为低热。常伴有双侧颧骨部位发红,盗汗等症。
治则治法
午后潮热腑实者湿温潮热可予清热除湿,宣通气机;阴虚潮热者可养阴清热,需根据所患疾病辨证论治。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 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邓铁涛.中医诊断学.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3] 朱文锋.中医诊断学.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