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类风湿因子

概述

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是一种抗人或动物IgG分子Fc片段抗原决定簇的抗体,是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RF最初由Rose等(1948年)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清中现。RA患者体内有产生RF的B细胞克隆,在变性IgG或EB病毒的直接作用下可大量合成RF。RF主要为IgM类自身抗体,但也有IgG类、IgA类、IgD类和IgE类。检测RF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胶乳凝集试验和ELISA法,胶乳法主要测定的是IgM类RF;ELISA法则可用于测定不同Ig类别的RF,而且还可现定量检测,较有实用价值。

临床意义

检测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分型和疗效观察有重要义。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检出率很高,RF性支持早期RA的倾向性诊断,如对年轻女性应进行RA和风湿热间的鉴别;而对非活动期RA的诊断,需参考病史。在RA患者,RF的滴度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呈正相关,即随症状加重而效价升高。但RF并不是RA独有的特异性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有50%RF阳性,在其他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SS)、硬皮病、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老年人中均可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
各类RF临床意义有所不同:
1.IgM型RF:在RA患者血清中IgM型RF效价>80IU/ml并伴有严重关节功能碍时,通常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2.IgG型RF:在RA患者血清或滑膜中IgG型RF的出现与患者的滑膜炎血管炎和关节的症状密切相关。
3.IgA型RF:是RA临床活动的一项指标,该IgA型RF阳性与患者关节炎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质破坏有显著的相关性。

正常值参考范围

正常:1∶16,可疑:1∶32,阳性。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概述
临床意义
正常值参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