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血清胃泌素

概述

胃泌素是由窦部及十二指肠近端黏膜中G细胞分泌的一种胃肠激素,又称为促胃素。胃泌素主要刺激壁细分泌盐酸,还能刺激胰液和汁的分泌,也有轻微地刺激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等作用。此外,还有促进食道下段括约肌收缩及抑制小肠对盐和的吸收作用。可见胃泌素几乎对整个胃肠道均有作用。人体中95%以上的活性胃泌素为α-酰胺胃泌素。酰胺化胃泌素包括G17、G34、G14、G6、G52等。在某些疾病中胃泌素的分泌可出现异常,如胃泌素瘤恶性贫血胃酸缺乏和一些消化性溃疡病等。由于胃泌素在液中含量甚微,临床常用放射免疫法测得空腹血清胃泌素。血清胃泌素测定对消化道系统生理病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断都有重要的义。

临床意义

血清胃泌素水平可反映G细胞数量和功能状态,有助于判断胃窦病变的轻重和胃酸分泌情况,对诊断胃泌素瘤有重要意义。
1.病理性增高
(1)胃泌素时,胃泌素合成、分泌明显增多,并伴有基础胃酸分泌增加,依据其高胃泌素、高胃酸的特征,可以辅助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监测疗效。
(2)其他疾病,如慢性肾衰竭胰腺肿瘤、恶性贫血、萎缩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等,也可伴有血清胃泌素增加,但一般低于200ng/L。
2.病理性降低
应用较少,一般见于减、浅表性胃炎、胃切除术后等。

正常值参考范围

≤100pg/ml。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概述
临床意义
正常值参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