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盆腔淤血综合征
注:此为通俗版点此进入专业版

什么是盆腔淤血综合征?

  • 盆腔淤综合征,多见于孕龄妇女,是引起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 盆腔淤血综合征病原因为慢性盆腔静流出不畅、盆腔静脉充盈、淤血所引起。

  • 盆腔淤血综合征常在经期前出现症状,有情绪不稳、极度疲劳感、乳房充血性疼痛、下腹部不固定性疼痛、腰骶部疼痛、外阴道坠痛、直肠坠痛、淤血性痛经、性交痛、无性快感、月经多、白带多等症状。常与慢性盆腔炎相混淆。

  • 本病严重程度与疼痛性质呈正相关。

  • 盆腔淤血综合征治疗方法主要是应用药物治疗及理疗等综合治疗。如治疗无效,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 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一般预后较好。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妇科或妇产科。

为什么会得盆腔淤血综合征?

  • 长期从事站立工作者,盆腔静脉压力持续增高,易于形成盆腔淤血综合征。

  • 子宫后位发生盆腔淤血综合征的概率增加。

  • 早婚、早育及孕产次数多者易发生盆腔静脉淤血。

  • 便秘影响直肠的静脉回流,丛充血引起子宫阴道充血,易于产生盆腔淤血。

  • 自主经紊乱、输卵管结扎术后、精神影响(长期郁、失眠等)及雌激素平波动等都有发生盆腔淤血综合征的可能。

怎么知道得了盆腔淤血综合征?

  • 盆腔淤血综合征多见于孕龄妇女,常在经期前出现症状。

  • 有情绪不稳、极度疲劳感、乳房充血性疼痛、下腹部不固定性疼痛、腰骶部疼痛、外阴阴道坠痛、直肠坠痛、淤血性痛经、性交痛、无性快感、月经多、白带多等症状。

  • 妇科检查:外阴可见静脉充盈或曲张,阴道黏膜呈紫蓝色,子宫颈肥大、水肿,子宫颈周围黏膜呈紫蓝色、宫颈黏液过多,子宫对称性增大、有触痛、多数呈后位子宫。

  • 下肢常有静脉曲张,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 如果发现以上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盆腔淤血综合征?

医生了解症状后,还需要做妇科检查、B超检查、血常规、盆腔静脉造影术等检查,帮助确诊本病。

  • 妇科检查

    外阴可见静脉充盈或曲张,阴道黏膜呈紫蓝色,子宫颈肥大、水肿,子宫颈周围黏膜呈紫蓝色、宫颈黏液过多,子宫对称性增大、有触痛、多数呈后位子宫。

    B超检查

    可见到子宫周围有团状血流信号。

  • 盆腔静脉造影术

    了解盆腔血液(主要是子宫静脉及卵巢静脉)流出盆腔的时间,作为辅助诊断盆腔淤血征的一个方法。

医生是怎么诊断盆腔淤血综合征的?

医生通过临床表现、妇科检查、B超检查等就可以确诊盆腔淤血综合征。

  • 临床表现

    盆腔淤血综合征多见于孕龄妇女,常在经期前出现症状。有情绪不稳、极度疲劳感、乳房充血性疼痛、下腹部不固定性疼痛、腰骶部疼痛、外阴阴道坠痛、直肠坠痛、淤血性痛经、性交痛、无性快感、月经多、白带多等症状。

  • 妇科检查

    外阴可见静脉充盈或曲张,阴道黏膜呈紫蓝色,子宫颈肥大、水肿,子宫颈周围黏膜呈紫蓝色、宫颈黏液过多,子宫对称性增大、有触痛、多数呈后位子宫。

  • B超检查

    可见到子宫周围有团状血流信号。

  • 盆腔静脉造影术

    了解盆腔血液(主要是子宫静脉及卵巢静脉)流出盆腔的时间,作为辅助诊断盆腔淤血征的一个方法。

盆腔淤血综合征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 盆腔淤血综合征与慢性盆腔炎卵巢囊肿子宫腺肌病等疾病有相似的症状,需要医生通过妇科检查、B超检查等进行鉴别诊断。

  • 如果有情绪不稳、极度疲劳感、乳房充血性疼痛、下腹部不固定性疼痛、腰骶部疼痛、外阴阴道坠痛、直肠坠痛、淤血性痛经、性交痛、性快感缺乏、月经多、白带多等症状等表现,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不要自己目诊断或治疗。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请医生进行检查和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怎么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发病情况制订治疗方案。

综合治疗

  • 轻者取侧俯卧位休息,纠正便秘,适当体育锻炼。

  • 重症者坚持胸膝卧位休息,调整自主神经功能,理疗以及中药活血化淤治疗。

手术治疗

  • 欲保留子宫及附件的年轻患者可行圆韧带悬吊术及骶韧带缩短术或者阔韧带膜横行修补术。

  • 对于40岁以上患者,如有严重腹痛,综合治疗无效,则应考虑行子宫切除术

盆腔淤血综合征有哪些危害?

盆腔淤血综合征容易造成患者情绪不稳、极度疲劳感、乳房充血性疼痛、下腹部不固定性疼痛、腰骶部疼痛、外阴阴道坠痛、直肠坠痛、淤血性痛经、性交痛和性快感缺乏、月经多、白带多等症状,影响身体健康。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本病预后良好。

怎么预防盆腔淤血综合征?

  • 加强计划生育宣传,防止早婚、早育、性交过频及生育频繁。

  • 重视体育锻炼,运动能促进静脉回流、加快血液循环。

  • 避免过度疲劳,对长期从事站立工作和坐位工作者,应开展工间操等适当的体育活动。

  • 推广产后体操,防止产后便秘及尿潴留,有利于生殖器官及其支持组织的恢复。

  • 睡眠时提倡两侧交替屈腿侧卧位,可使盆腔疼痛的症状得到缓解。

概述

盆腔淤血综合征又称卵巢静综合征,是引起妇科盆腔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盆腔淤综合征的主要表现是范围广泛的慢性疼痛、极度的疲劳感和某些神经衰弱症状。其中以慢性下腹部疼痛、低位腰痛、快感不快、极度的疲劳感、白带过多和痛经为最常见。因其症状涉及广泛,而患者自觉症状与客观检查常不相符合,在体征上常与慢性盆腔炎相混淆。

病因

任何使盆腔静脉流出盆腔不畅或受阻的因素,均可致成盆腔静脉淤血。
1.解剖学因素
女性盆腔循环的特点,主要是静脉数量增多和构造薄弱。
2.内外力因素
内外力因素明能够影响盆腔血的流速,从而改变局部血管的压力,静脉更易受其影响。
(1)长期从事站立或坐着工作者、习惯于仰卧位睡眠者易于致成盆腔淤血综合征。
(2)便秘影响直肠的静脉回流,而直肠和子宫、阴道静脉互相吻合。丛充血必然引起子宫阴道丛充血,故习惯性便秘易于产生盆腔淤血。
(3)妊娠期间因大量雄、孕激素的影响,再加上增大的子宫对子宫周围静脉的压迫,可引起子宫周围静脉扩张。
(4)子宫后倾时,卵巢丛血管随子宫体下降弯曲在骶凹的两侧,使静脉压力增高,回流受到影响,以致使静脉处于淤血状态。如再有仰卧位睡眠习惯,则久而久之便可引致盆腔淤血综合征。
(5)阔韧带膜裂伤使得构造上薄弱,缺乏弹性,缺乏固有血管外鞘的静脉更失去支持,而形成静脉曲张,还使子宫后倒。
(6)输卵管结扎术:具体形成因素并不明确,与手术的因果关系也无明确证据证
3.体质因素
有些病人由于体质的因素,血管壁组织显著薄弱,弹力纤维少,弹性差,易于形成静脉血流淤滞和静脉曲张。即使第一次妊娠,平时不从事长时间站立或静坐工作,就可能出现下肢及/或盆腔静脉曲张及盆腔淤血综合征。
4.精神因素
而长期抑郁、久病、失眠等精影响,及经前期雌、孕激素平波动者,也有类同盆腔淤血症的症状。这一类情况则可考虑为盆腔淤血综合征的加重因素。
5.其他
临床上现了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尤其是形成输卵管卵巢囊肿者)、哺乳期闭经、中、重度子宫颈糜烂等患者,在做盆腔静脉造影时,有的也显示盆腔静脉淤血现象。

临床表现

盆腔淤血综合征的主要表现,是范围广泛的慢性疼痛、极度的疲劳感和某些神经衰弱的症状。其中以慢性下腹部疼痛、低位腰痛、快感不快、极度的疲劳感、白带过多和痛经为最常见。
1.下腹部疼痛
多数为慢性耻联合上区弥漫性疼痛,或为两侧下腹部疼痛,常常是一侧较重,并同时累及同侧或下肢,尤其是大腿根部或髋部酸痛无力,开始于月经中期。有少数病人偶尔表现为急性发作性腹痛,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卵泡破裂、异位妊娠破裂。
2.低位腰痛
疼痛部位相当于骶臀区域水平,少数在骶骨下半部,常伴有下腹部疼痛症状。经前期、长久站立和性交后加重。
3.痛经
特点是月经前数天即开始出现下腹痛、腰骶部痛或盆腔内坠胀痛,有的还逐渐转为痉挛性疼痛,到月经来的前一天或第一天最厉害,月经第二天以后明显减轻。
4.性感不快
常诉称性交时有不同程度的痛感,多为深部性交痛,有的几乎难以忍受,次日下腹痛、腰痛、白带多等症状都明显加重,病人对性生活产生了厌烦。
5.极度疲劳感
疲劳感,无力完成自己所担负的工作。
6.白带过多
半数病人有白带过多的症状。白带的性状多为清晰的黏液,无感染征。
7.月经改变
部分病人有月经过多的改变,常因其子宫肥大被误诊为子宫肌瘤或子宫肥大症。还有部分病人月经量反较前减少。但伴有明显的经前期乳房痛
8.淤血性乳房痛
多数病人伴有淤血性乳房疼痛、肿胀。患者自己能摸到乳房硬结,并有压痛,多于月经中期以后伴随上述症状同时出现,至月经前一天或月经来潮的第一天达高峰,月经过后,随同上述症状有所减轻,或完全消失。有的病人其乳房疼痛较盆腔疼痛为重。
9.外阴道肿胀、坠痛
盆腔淤血症患者常有外阴和阴道内肿胀、坠痛感,或有外阴烧灼、瘙痒感。外阴可表现着色,阴唇肿胀或肥大,以至某种程度的静脉充盈、张或曲张。
10.膀胱和尿道症状
约有1/3以上患者在经前期有明显的尿频数及排尿痛症状,但尿常规检查正常。对某些症状严重的患者进一步做膀胱镜检查,可发现膀胱三角区静脉充盈、充血和水肿。个别患者由于淤血的小静脉破裂可导致血尿
11.直肠坠痛
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直肠坠感、直肠痛或排便时直肠痛,以经前期较明显,尤以子宫Ⅲ度后位者较多见。
12.自主神经系统的症状
绝大多数盆腔淤血症患者都伴有某些自主神经系统的症状。例如,情烦躁,易激动,夜梦多,白天疲劳感及精神体力上的无能感常很严重,常有头痛,多为枕后部痛而非一般经前期头痛的类型。可有心悸、心前区闷胀不适、气短感,常需呃腹胀及排气不畅的感觉。自觉食欲很差,消化不良,此外,全身出现酸痛不适,如肩关节痛髋关节痛、手指紧感。
13.体征
腹部检查的惟一发现是压痛,部位多在耻骨联合上区,或在下腹部两侧有深压痛,一般来说并不显著,甚至没有一个恒定的特别明显的压痛点,即使在病人感到最痛的部位,也没有腹肌紧张反跳痛。部分病人自觉乳房内有硬结,但检查所见只是乳头下方弥漫性肿大的乳腺组织,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触痛。

检查

1.阴道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
2.腹腔镜检查
但因盆部抬高,不一定能看出曲张的静脉,但能与其他病变如炎症等鉴别。
3.螺旋CT
螺旋CT是一种无创的诊断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在病人深呼吸时拍摄动脉时像的螺旋CT,因为深呼吸时引起腹腔静脉压增高,导致静脉血逆行,充盈子宫和卵巢周围的曲张静脉,曲张静脉的直径>5mm就可显影。
4.盆腔静脉造影术
盆腔静脉造影术是将造影剂注射在子宫腔底肌层内,使子宫静脉、卵巢静脉及部分阴道静脉、髂内静脉显影,并以一定的时间间隔连续拍片,了解盆腔血液流出盆腔的时间,辅助诊断盆腔淤血征。
5.放射性核素盆腔血池扫描
利用此方法诊断输卵管结扎术后盆腔静脉淤血。其原理为盆腔静脉淤血时局部静脉曲张,血液淤积形成“血池”,从而获得放射性可读性核素浓聚的扫描图像。
6.体位实验
胸膝卧位时,盆腔静脉压力降低,无下腹疼痛或轻微疼痛,若立刻改为臀部向后紧紧坐在足跟部,保持略高于腹部的位置,由于腹股沟屈曲较紧,髂外动脉向股动脉血流受阻,从而髂内动脉血流增多,使盆腔静脉压力升高而产生淤血,出现下腹疼痛回到胸膝卧位时则症状减轻,称为“体位实验性”。

诊断

详细询问病史,注意症状与体征上的差异,除外其他有关疾病,适当应用盆腔静脉静脉造影及腹腔镜检查,即可做出较为可靠的诊断。以下几点可以提供参考:
1.病人多为生育年龄妇女,有过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生产、流产史,继某次生产或流产后不久,出现上述慢性盆腔疼痛,低位腰痛、性感不快、痛经等症状,但并无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史。
2.自觉症状与客观检查所见不相适应。病人诉说的症状多而严重,而妇科检查仅见宫颈肥大、紫蓝、有的有糜烂,子宫后倒于骶骨凹内,但如猛一触动子宫颈或触抵后穹隆,就会引起相当严重的盆腔及腰骶部疼痛,宫旁及附件区有明显的压痛及饱满感。当企图用手法使后倒的子宫体复成前位时,患者更是感到疼痛难忍。
3.常伴有经前期乳房肿痛及某些神经衰弱的症状。
4.虽曾被诊断为“慢性附件炎”或“慢性盆腔炎”,但却很少妨碍怀孕。
5.对以往按慢性盆腔为所进行的各种治疗均收效不大,甚至毫无效果。病人自觉有严重的妇科病,久治不愈,被妇科医生视为难治之症。
6.对于具有前述症状,经妇科检查及其他辅助诊断方法,如子宫输卵管造影等,排除盆腔器质性病变,而临床疑为盆腔静脉淤血症,可行盆腔静脉造影协助诊断。

鉴别诊断

应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附件炎(有炎块形成者)、子宫肌瘤、宫颈糜烂相鉴别。

治疗

1.轻症患者的治疗
多不需用药物治疗。可针对其有关病因,给予卫生指导,使病人对本症的形成及防治有充分的理解。休息时,改习惯性仰卧位为侧俯卧位,纠正便秘,节制房事,做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进盆腔肌张力及改善盆腔血循环。一般效果较好。
2.严重患者的治疗
坚持依次先做10余分钟的膝胸卧位,再取侧俯卧位休息,观察效果,一般能使严重的盆腔疼痛等症状明显地得到减轻或缓和。对有严重乳房肿瘤及月经过多症状者,在症状出现前开始服少量的基睾丸素,也有效果。如侧俯卧位疗法有效而不能巩固,可考虑手术治疗,酌情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1)圆韧带悬吊术  用手术将后倒的子宫维持在前倾位,多能使肥大的子宫体及子宫颈缩小,盆腔疼痛等症状大为减轻或基本消失,效果较好。
(2)阔韧带裂伤修补术  适用于年轻、不再需生育而阔韧带裂伤的重症盆腔淤血症患者。
(3)经腹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  经腹比经阴道手术优点多,可将曲张的盆腔静脉,特别是子宫静脉及卵巢静脉,尽多地切除,并有利于修复阔韧带及骶韧带的损伤,使阴道断端得到较好的固定。

预防

加强计划生育宣传,防止早婚、早育、性交过频及生育较密,提倡最多生两个孩子,两次生产至少应有3~5年的间隔,使生殖器官不仅在解剖上、生理功能上,而且血管的功能都得到充分的恢复。宣传科学方法避孕,不采用性交中断避孕法。重视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改善一般健康情况。加强产后卫生宣传教育,推广产后体操,对促使生殖器官及其支持组织的恢复有很大好处。休息或睡眠时避免习惯性仰卧位,提倡两侧交替侧卧位,有利于预防子宫后位的形成。防止产后大便秘结及尿潴留,有助于生殖器官的恢复及盆腔静脉的回流。对长期从事站立或坐位工作者,有可能时应开展工间操及适当的活动。

参考文献

[1] 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什么是盆腔淤血综合征?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为什么会得盆腔淤血综合征?

怎么知道得了盆腔淤血综合征?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盆腔淤血综合征?

医生是怎么诊断盆腔淤血综合征的?

盆腔淤血综合征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怎么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

盆腔淤血综合征有哪些危害?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怎么预防盆腔淤血综合征?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