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是白细胞的组成部分,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具有杀伤细菌、寄生虫的功能,也是免疫反应和过敏反应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可以释放颗粒中的内容物,引起组织损伤,促进炎症进展。
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表现为昼夜周期性波动。清晨细胞数减少,午夜时细胞数增多。
适合检查的人群
健康体检的人群。
常规查体的住院病人。
血液系统疾病的人群。
感染的患者。
标本采集
采集方法:静脉采血
检查前
是否空腹:否。
该项检验指标属血常规检查内容,无需空腹,若血常规与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项目同时检测,建议空腹:检查前天,白天宜清淡饮食,忌烟酒。晚上10点以后禁食,可饮水,次日清晨空腹检查。
参考区间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0.4%~8%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02~0.52)×10⁹/L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T 405-2012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升高
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药物过敏、过敏性紫癜等。
寄生虫感染:如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
某些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
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等。
某些恶性肿瘤:某些源于上皮组织的肿瘤如肺癌等。
某些传染病:如猩红热等。
其他疾病:如风湿性疾病、脑腺垂体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等。
降低
提示伤寒、副伤寒、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烧伤等。
小贴士
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必须由临床专业医师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全面综合分析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