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视神经萎缩
注:此为通俗版点此进入专业版

什么是视神经萎缩?

  • 经萎缩是指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其轴突生病变,致使视神经全部变细的一种眼部疾病。

  • 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常因球后视神经炎、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眶内肿瘤压迫、外伤、神经素等原因所致;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常继发于视神经乳头炎、视网膜脉络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结核性脑膜炎等颅内病变。

  • 视神经萎缩表现为视力减退和视神经盘呈灰白色或苍白等。

  • 视神经萎缩目前主要使用药物改善症状

  • 视神经萎缩患者可出现视野缺损、视力减退或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且一旦出现视神经萎缩,要使之痊愈几乎不可能,仅能使其残余的神经纤维恢复或维持其功能。

  • 视神经萎缩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后,部分患者可改善症状。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眼科、神经内科

为什么会得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萎缩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常见原因如下。

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乳头炎、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眶内肿压迫、外伤、神经毒素等导致。

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怎么知道得了视神经萎缩?

  • 视力减退。

  • 视神经盘呈灰白色或苍白。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视神经萎缩?

确诊视神经萎缩主要依靠眼底检查、中视野定量阈值检查、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 眼底检查

    检查眼底病变情况。

  • 中心视野定量阈值检查

    检查视野缩小程度及特点,为确诊提供依据。

  • 视觉诱发电位检查

    用于了解从视网膜到视觉皮层,即整个视觉通路功能完整性检测。通过特定的棋盘格翻转模式分别刺激左、右眼在视觉皮层记录诱发电位。

  • 影像学检查

    通过眼部及颅内CT、磁共振成像用于检查有无颅内或眶内占位性病变等异常情况。

医生是怎么诊断视神经萎缩的?

医生诊断视神经萎缩,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以及、眼底检查、中心视野定量阈值检查、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临床症状

  • 视力减退。

  • 视盘呈灰白色或苍白。

眼底检查

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乳头颜色为淡黄或苍白色,境界模糊,生理凹陷消失,血管变细等。

中心视野定量阈值检查

视觉诱发电位检查

可发现P100波峰潜时延迟和(或)振幅明显下降。

影像学检查

  • 视神经病变患者可见颅内或眶内的占位性病变压迫视神经。

  • 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等患者可见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灶。

视神经萎缩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会出现视力减退等类似的症状,容易与视神经萎缩混淆,这些疾病有屈光不正弱视等。

  • 如果出现上述类似的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请医生检查和诊断。医生主要通过临床症状以及眼底检查、中心视野定量阈值检查、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诊断。

怎么治疗视神经萎缩?

目前主要使用药物等治疗方式改善症状。

视神经萎缩有哪些危害?

患者可出现视野缺损、视力减退或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且一旦出现视神经萎缩,要使之痊愈几乎不可能,仅能使其残余的神经纤维恢复或维持其功能。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视神经萎缩如能及时有效的治疗,部分患者可改善症状。

怎么预防视神经萎缩?

  • 避免外伤,防止伤及视神经。

  • 避免各种神经毒素中毒,如蛇毒、蕈毒(毒蘑菇中毒)、河豚中毒、药物(6一羟多巴胺)中毒等。

  • 积极治疗视神经乳头炎、视神经乳头水肿、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结核性脑膜炎、颅内肿瘤等原发病,定期做眼部检查。

概述

视神经萎缩(optic atrophy)是指任何疾病引起视网膜经节细胞和其轴突生病变,致使视神经全部变细的一种形态学改变,一般发生于视网膜至外侧膝状体之间的神经节细轴突变性。视神经萎缩是视神经病损的最终结果,表现为视神经纤维的变性和消失,传导功能碍,出现视野变化,视力减退并丧失。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眼底检查可见视乳头颜色为淡黄或苍白色,境界模糊,生理凹陷消失,管变细等。

病因

1.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常因球后视神经炎、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病)、眶内肿瘤压迫、外伤、神经素等原因所致。这些病变发生在眼球后部。
2.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常见的有视乳头炎、视乳头水肿、视网膜脉络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奎宁中毒、缺血性视乳头病变、青光眼等。
3.颅内病变
由颅内炎症,如结核性脑膜炎或视交叉蛛网膜炎可引起下行性视神经萎缩,如炎症蔓延至视乳头则可表现为继发性视神经萎缩。颅内肿瘤所产生的颅内压升高,可以引起视乳头水肿,然后形成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视力减退和视盘呈灰白色或苍白。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病损时可出现裂隙状或楔形缺损,前者变成较黑色,为视网膜色素层暴露;后者呈较红色,为络膜暴露。如果损害发生于视盘上下缘区,则更易识别,因该区神经纤维层特别增厚,如果病损远离视盘区,由于这些区域神经纤维导变薄,则不易发现。视盘周围伴有局灶性萎缩常提示神经纤维层有病变,乃神经纤维层在该区变薄所致。
虽然常用眼底镜检查即可发现,但用无赤光检眼镜和眼底照像较易检查。视盘小血管通常为9~10根,如果视神经萎缩,这些小血管数目将减少。同时尚可见视网膜动脉变细和狭窄、闭塞。
视神经萎缩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视盘境界清晰,生理凹陷及筛板可见;后者境界模糊,生理凹陷及筛板不可见。

检查

1.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
可发现P100波峰潜时延迟或/和振幅明显下降。VEP能客观评估视功能,对OA的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判定有重要义。
2.采用常用计算机自动视野计的中视野定量阈值检查程序
可见向心性缩小,有时可提示本病病因,如双颞侧偏盲应排除颅内视交叉占位病变,巨大中心或旁中心暗点应排除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该检查能用于视功能评估,对OA的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3.头颅或眼部CT、MRI检查
可见压迫性和浸润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可见颅内或眶内的占位性病变压迫视神经;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等病患者可见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灶。该检查能在OA的病因诊断中排除或确诊压迫性和浸润性视神经病变、脱鞘病变。
4.利用基因检测技术
通过血、其他体液或细胞对线粒体DNA或核基因进行检测,可见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导致的OA患者存在相应基因位点的突变,该检查能在OA的病因诊断中排除或确诊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诊断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及验室检查即可做出诊断。

治疗

1.病因治疗
一旦视神经萎缩,要使之痊愈几乎不可能,但是其残余的神经纤维恢复或维持其功能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应使患者充满信心及坚持治疗。
2.药物治疗
常用的包括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B12、ATP及辅酶A等,血管扩张药及活血化淤药类如菸酸、地巴唑维生素E、维路通、复方丹参等。近年来通过高压、体外反搏穴位注射654-2等均已取得一定效果。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秒懂视频
视神经萎缩如何治疗?

什么是视神经萎缩?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为什么会得视神经萎缩?

怎么知道得了视神经萎缩?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视神经萎缩?

医生是怎么诊断视神经萎缩的?

视神经萎缩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怎么治疗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萎缩有哪些危害?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怎么预防视神经萎缩?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检查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