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腕管综合征
注:此为通俗版点此进入专业版

什么是腕管综合征?

  • 腕管综合征是一种最常见的周围经被挤压的疾病。

  • 腕管综合征以中年女性多见,男性患者常有职业病史。

  • 腕管综合征中双腕发病率为30%以上,其中绝经期女性占双腕病者的90%。

  • 腕管综合征是各种原因引起腕管内压力增高,压迫正中神经,引起感觉异常。正中神经主要支配拇指、示指、中指、环指的桡侧,因此正中神经受压主要表现为这些部位的感觉异常。

  • 腕管综合征的典型症状是正中神经支配区的手指麻木刺痛、灼热或酸痛,也可伴有其他症状。

  • 腕管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 腕管综合征不仅可造成手指感觉异常,还可出现手指肌肉萎缩、无力,影响日常生活。

  • 预后较好,一般术后6~8周可完全恢复活动。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为什么会得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的常见病因如下:

  • 外源性压迫。

  • 管腔变小:如肢端肥大症黏液性水肿、外伤后瘢痕形成而增厚、腕部骨折、腕部脱位可引起腕部管腔变小。

  • 管腔内容物增多、体积增大:如腱鞘囊肿、神经鞘囊肿、脂肪瘤、外伤后肿机化、滑囊炎、屈指肌肌腹过低、蚓状肌肌腹过高。

  • 职业因素:如工、厨师等长期过度用力使用腕部。

怎么知道得了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的典型症状是正中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和(或)麻木,也可伴有其他症状。

典型症状

  • 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出现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或烧灼样痛、肿胀感等。

  • 夜间手指麻木,特别是夜间手指麻醒者很多见,常常需要起床活动或甩甩手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后才能重新入睡。

  • 白天从事某些活动屈腕过久时也会引起手指麻木的加重,如做针线活、长时间手持电话或长时间手持书本阅读。

其他症状

  • 寒冷季节可有皮肤发冷、紫绀(手指末端和嘴唇等青紫)等改变。

  • 鱼际萎缩,患指感觉减退,出减少,皮肤干燥脱屑等表现。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腕管综合征?

确诊腕管综合征主要依据诱发诊断试验和肌电图检查

  • 诱发诊断试验

    诱发诊断试验包括垂腕试验(将患手曲腕1分钟左右,出现窜电样刺痛即为性)和叩诊试验(用手指叩击腕部,出现窜电样刺痛即为阳性),有利于帮助诊断本病。

  • 肌电图

    大鱼际肌肌电图及腕-指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确定是否有正中神经受损,有助于确诊本病。

医生是怎么诊断腕管综合征的?

医生诊断腕管综合征,主要依据典型症状、诱发诊断试验及肌电图检查。

  • 典型的症状: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桡侧半感觉异常和(或)麻木。

  • 诱发诊断试验:将患者手腕屈腕1分钟左右(Phalen试验),或用手指叩击腕部(Tinel氏试验)就可以引发手指疼痛、麻木,有利于帮助诊断。

  • 肌电图检查:提示有正中神经损伤

腕管综合征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会出现腕骨周围神经受压引起手指感觉异常,容易与腕管综合征混淆,这些疾病有颅内肿瘤、多发性硬化、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空洞症、胸腔出口综合征、外周神经肿瘤、特发性臂丛神经炎、臂丛下干及其他正中神经病变等。

  • 如果出现上述类似的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请医生进行检查和诊断。医生主要通过本病的诱发诊断试验、病史、其它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诊断。

怎么治疗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早期、症状较轻者可选择非术后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症状重者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分为以下三种:

  • 口服抗炎镇痛药:是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

  • 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如腕管内注射醋酸泼尼松龙,可收到较好效果,但禁用于肿及化脓性炎症者,另外注射时勿将药物注入神经内,避免加重症状。

  • 关节中立位制动:采用支具制动,使腕关节处于伸直中立位,有缓解症状的作用,不影响睡眠,但不能消除腕管内压力,不是根本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腕管内腱鞘囊肿、病程长的慢性滑囊炎、良性肿瘤及异位的肌腹,由于腕管壁增厚、腕管狭窄者可行腕横韧带切开减压术。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各种切开手术、小切口减压术、内镜手术等。

腕管综合征有哪些危害?

  • 腕管综合征出现患肢手指麻木、疼痛、无力等症状,会影响生活和工作,于夜间发作,还会影响睡眠。

  • 腕管综合征可出现患侧手腕活动功能碍,严重者可造成永久性残疾。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腕管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较好,一般术后6~8周可完全恢复活动。总体来说,早期、规范治疗,对于减少并发症、恢复活动有重要义。

怎么预防腕管综合征?

  •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用鼠标或打字,加强功能锻炼。

  • 避免长期重复一个动作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重复一个动作如做针线活、驾车、长时间手持电话等。

  • 饮食调理

    应多吃富含碳化合物的食品、谷类和新鲜蔬菜。少吃生冷食品、油炸和腌制食品。

概述

腕管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周围经卡压性疾患,其病理基础是正中神经在腕部的腕管内受卡压而引起手指麻木和功能碍。

病因

腕管综合征生的原因是腕管内压力增高导致正中神经受卡压。腕管是一个由腕骨和屈肌支持带组成的纤维管道。前者构成腕管的桡、尺及背侧壁,后者构成掌侧壁。正中神经和屈肌腱(屈拇长肌腱、4条屈指浅肌腱、4条屈指深肌腱)一起由腕管内通过。正中神经走行在屈肌支持带下方,紧贴屈肌支持带。在屈肌支持带远端,正中神经发出返支,支配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浅头和拇对掌肌。其终支是指神经,支配拇、示、中指和环指桡侧半皮肤
正常腕管内组织压力却是稳定的。无论是腕管内的内容物增加,还是腕管容积减小,都可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最常见的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的原因是,特发性腕管内腱周滑膜增生和纤维化,其发生的机制尚不明了。有时也可见到其他一些少见病因,如屈肌肌腹过低,类风湿等滑膜炎症,创伤或退行性变导致腕管内骨性结构异常卡压神经,腕管内软组织肿物如腱鞘囊肿等。也有人认为过度使用手指,如长时间用鼠标或打字等,可造成腕管综合征,有“鼠标手”之说,但这种观点仍存在争议。腕管综合征早在计算机出现期就已经存在,临床上好发人群也不是常用电者,女性的发病率较男性更高。腕管综合征还容易出现于孕期和哺乳期妇女,认为与雌激素变化导致组织水肿有关。但许多患者在孕期结束后症状仍然未得到缓解。风湿、类风湿病,糖尿病等可能有一定关系。

临床表现

女性的发病率较男性更高,但原因尚不清楚。主要症状包括正中神经支配区(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桡侧半)感觉异常和(或)麻木。夜间手指麻,特别是夜间手指麻醒者很多见,常常需要起床活动或甩甩手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后才能重新入睡,这与人们在夜间入睡时手腕多呈垂腕姿势有关。患者在白天从事某些活动屈腕过久时也会引起手指麻木的加重,如做针线活、长时间手持电话或长时间手持书本阅读。

检查

诱发诊断试验:将患者手腕曲腕1分钟左右(Phalen试验),或用手指叩击腕部(Tinel氏试验)就可以引发手指麻木,有利于帮助诊断。随着病程持续和病情加重,患者可出现明确的上述手指麻木地方感觉减退或消失,拇短展肌和拇对掌肌萎缩或力弱。患者可出现大鱼际桡侧肌肉萎缩,拇指不灵活,与其他手指对捏的力量下降,甚至不能完成对捏动作。肌电图检查可帮助诊断。

诊断和鉴别诊断

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主要根据上述特征性的临床症状、临床检查和肌电图检查结果,一般就可以确诊。当怀疑腕管周围骨性异常导致正中神经卡压时,腕管切线位X线片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腕管容积的改变。一些不典型的患者,需要与其他一些神经系统疾患进行鉴别。主要鉴别诊断包括:颅内肿瘤、多发性硬化、神经根性颈椎病、颈空洞症、胸腔出口综合征、外周神经肿瘤、特发性臂丛神经炎、臂丛下干或其他正中神经病变。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腕管综合症非手术治疗方法:口服消炎止疼药和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药物是常用方法。国外有医生常常建议患者采用支具制动来控制病情发展,佩戴后腕关节被控制在伸直中立位,有缓解症状作用,不影响睡眠,但这无助于消除腕管内压力,不是根本治疗方法。激素局部封闭注射尽管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但存在并发症,如损伤正中神经等,不建议常规应用。
2.手术治疗方法
包括各种切开手术、小切口减压及内镜手术等。手术目的是松解正中神经,切开松解减压最好在止带下进行,可减少或避免造成一束甚至几束正中神经损伤

康复

术后处理:目前的做法是厚敷料包扎,术后2天内限制腕关节活动。3天后换药后,患者及早开始功能锻炼,如腕、手和手指功能练习。术后三周内,可在夜间使用支具固定腕关节于中立位,防止手腕腕管屈腕位复发粘连。术后12~14天拆除缝线。1个月后恢复工作,但限制负重。术后6~8周完全恢复活动。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秒懂视频
腕管综合征

什么是腕管综合征?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为什么会得腕管综合征?

怎么知道得了腕管综合征?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腕管综合征?

医生是怎么诊断腕管综合征的?

腕管综合征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怎么治疗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有哪些危害?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怎么预防腕管综合征?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