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肾衰竭
注:此为通俗版点此进入专业版

什么是肾衰竭?

  • 肾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功能部分或者全部丧失的一种病理状态。肾衰竭可分为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

  • 急性肾衰竭通常是因肾流供应不足(如外伤或烧伤)、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物的伤害导致的;慢性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至后期的共同结局。

  • 肾衰竭的主要症状包括尿量异常、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蛋白质、糖类、脂类和维生素代谢紊乱,全身各系统症状以及并感染等。

  • 肾衰竭的治疗包括早期病因治疗、饮食及营养治疗、治疗并发症、肾替代治疗。

  • 肾衰竭会导致全身多系统损害,并出现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贫血,感染,肺水肿心力衰竭尿毒症病等严重并发症,发展至肾脏病终末期可死亡。

  • 急性肾衰竭如能早期诊断和治疗,肾功能可恢复至基础水平,部分患者肾功能无法恢复,甚至会加快进入终末期肾病阶段;慢性肾衰竭一般会持续缓慢进展,直至终末期肾病,积极治疗可以延缓病情进展。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肾内科、急诊科

为什么会得肾衰竭?

肾衰竭根据病因可分为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两者病因不同。

  • 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通常是因肾脏血流供应不足(如外伤或烧伤)、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导致的。

  • 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因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缓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最后导致尿毒症和肾功能完全丧失,引起全身各系统症状以及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组成的临床综合征。

怎么知道得了肾衰竭?

急性与慢性肾衰竭以及肾衰竭的不同时期,临床表现有所差异。共同的主要症状包括尿量异常,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蛋白质、糖类、脂类和维生素代谢紊乱,全身各系统症状以及并发感染。急性肾衰竭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慢性肾衰竭病情进展缓慢,从原发病起病到肾功能不全的开始,间隔时间可为数年到十余年。

尿量异常

  • 部分病人可出现少尿(<400 毫升/天)和无尿(<100毫升/天)。

  • 少尿期后尿量逐渐增加,当每日尿量超过500毫升时,即进入多尿期。此后,尿量逐日成倍增加,最高尿量每日3000~6000毫升,甚至可达到10000毫升以上。

  • 多尿期后尿量逐渐恢复正常。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可出现乏力口干呕吐腹泻抽搐呼吸深长等表现。

蛋白质、糖类、脂类和维生素代谢紊乱

可表现为空腹血糖水平或餐后血糖水平升高等表现,主要依靠检查来判断。

全身症状

  • 消化系统症状:一般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呕吐、腹胀、腹泻等,严重者可发生消化道出血

  • 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发绀(肢端和嘴唇青紫)、阵发性咳嗽伴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等肺水肿症状。

  • 循环系统症状:高血压心律失常,以及乏力、胸闷心悸、活动后呼吸困难等心力衰竭症状。

  • 经系统症状:意识障碍、躁动、谵妄、抽搐、昏迷等尿毒症脑病症状。

  • 系统症状:可有出血倾向(皮肤、黏膜出血)和贫血。

  • 骼和运动系统症状:骨酸痛、自发性骨折肌无力等。

  • 皮肤症状:皮肤瘙痒、面色苍白或呈黄褐色。

  • 内分泌紊乱:性功能常有碍,女性患者可出现闭经、不育;男性患者常有阳痿子生成减少或活力下降等表现。

并发严重感染

部感染最常见。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肾衰竭?

血液检查

尿液检查

包括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沉渣检查尿比重、尿液渗透压检查等,可以为诊断提供依据。

其他检查

尿路超声显像检查、CT、磁共振、肾穿刺活检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肾衰竭的病因。

医生是怎么诊断肾衰竭的?

医生诊断肾衰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结果。并且需要鉴别急性和慢性肾衰竭。

病史

可有外伤或烧伤、毒物损害、尿路梗阻、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

临床表现

有尿量异常,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蛋白质、糖类、脂类和维生素代谢紊乱,全身各系统症状以及并发感染等临床表现。

血液检查

  • 血常规检查:明显贫血,为正常细胞性贫血,白细数正常或增高。血小板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 血生化检查:血浆中白蛋白减少,血钙偏低,血磷增高,血钾和血钠随病情而定。

  • 肾功能检查:各项指标均提示肾功能减退。

尿液检查

随原发病不同而有所差异。其共同点是:

  • 尿渗透压降低 :比重低,多在1.018以下,严重时固定在1.010~1.012之间,尿浓缩稀释试验夜尿量大于日尿量,各次尿比重均超过1.020,最高和最低的尿比重差小于0.008。

  • 尿量减少 :多在每日1000毫升以下。

  • 尿蛋白定量增加 :晚期因肾小球绝大部分已损伤,尿蛋白反而减少。

  • 尿沉渣检查 :可有多少不等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和颗粒管型,蜡样管型最有义。

其他检查

尿路超声显像检查、CT、磁共振、肾穿刺活检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肾衰竭的病因。

肾衰竭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 肾衰竭的鉴别主要是慢性肾衰竭和急性肾衰竭的鉴别以及病因的鉴别,如果出现了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 医生可以通过尿液检查、肾功能检查、尿路超声显像检查、CT、磁共振、同位素肾图、肾穿刺活检等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

怎么治疗肾衰竭?

肾衰竭的治疗包括早期病因治疗、饮食及营养治疗、治疗并发症、肾替代治疗。

早期病因治疗

  • 如血液供应不足或有失血情况时,需补充失去的体液及水分;

  • 有尿路梗阻者需解除尿路梗阻;

  • 坚持治疗髙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以及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慢性肾病。

  • 避免和消除肾功能急剧恶化的危险因素。

饮食及营养治疗

  • 急性肾衰竭优先通过肠道提供营养,酌情限制水分、钠盐和钾盐摄入,不能口服者需静营养。

  • 慢性肾刷衰竭需限制蛋白饮食,能够减少含氮代谢产物生成,减轻症状及相关并发症,甚至可能延缓病情进展。

治疗并发症

肾脏替代治疗

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脏移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可替代肾脏部分排泄功能,成功的肾移植可完全恢复肾脏的功能,临床上需根据病人病情选择合适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

肾衰竭有哪些危害?

  • 肾衰竭会导致全身多系统损害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 可出现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贫血,感染,肺水肿,心力衰竭,尿毒症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 急性肾衰竭治疗后的效果与原有疾病严重性及合并症严重程度相关。如能早期诊断和治疗,肾功能可恢复至基础水平。部分患者肾功能无法恢复,甚至会加快进入终末期肾病阶段。

  • 慢性肾衰竭一般会持续缓慢进展,直至终末期肾病,积极治疗可以改善,延缓病情进展。

怎么预防肾衰竭?

  • 对已有的肾脏疾病或可能引起肾损害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 如患有尿路梗阻应及时治疗。

  • 严格控制血压、血糖。

  • 避免滥用有肾毒性的药物或保健品。

  • 纠正贫血、应用他汀类药物、戒烟等,可能对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 每年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等至少2次或以上,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概述

肾衰竭是各种慢性疾病展到后期引起的肾功能部分或者全部丧失的一种病理状态。肾衰竭可分为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的病情进展快速,通常是因肾脏流供应不足(如外伤或烧伤)、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物的伤害,引起急性肾衰竭的产生。而慢性肾衰竭主要原因为长期的肾脏病变,随着时间及疾病的进行,肾脏的功能逐渐下降,造成肾衰竭的发生。

病因

1.急性肾衰竭
通常是因肾脏血流供应不足(如外伤或烧伤)、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引起急性肾衰竭的产生。
2.慢性肾衰竭
因为长期的肾脏病变,随着时间及疾病的进行,肾脏的功能逐渐下降,造成肾衰竭的发生。

分类

1.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的病情进展快速,通常是因肾脏血流供应不足(如外伤或烧伤)、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引起急性肾衰竭的产生。
2.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缓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最后导致尿毒症和肾功能完全丧失,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生化内分泌等代谢紊乱组成的临床综合征,从原发病起病到肾功能不全的开始,间隔时间可为数年到十余年。

临床表现

1.少尿
病情最危重阶段,内环境严重紊乱。患者可出现少尿(<400毫升/日)或无尿(<100毫升/日)、低比重尿(1.010~1.020)、尿钠 高、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严重患者可出现水中毒高钾血症(常为此期致死原因)、代谢性酸中毒(可促进高钾血症的发生)及氮质血症(进行性加重可出现尿毒症)等,危及患者生命。此期持续几天到几周,持续愈久,预后愈差。
2.多尿
少尿期后尿量逐渐增加,当每日尿量超过500毫升时,即进入多尿期。此后,尿量逐日成倍增加,最高尿量每日3000~6000毫升,甚至可达到10000毫升以上。在多尿期初始,尿量虽增多,但肾脏清除率仍低,体内代谢产物的蓄积仍存在。约4~5天后,血清尿素氮、肌酐等随尿量增多而逐渐下降,尿毒症症状也随之好转。钾、钠、氯等电解质从尿中大量排出可导致电解质紊乱或脱,应注少尿期的高峰阶段可能转变为低钾血症。此期持续1~2周。
3.恢复期
尿量逐渐恢复正常,3~12个月肾功能逐渐复原,大部分患者肾功能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只有少数患者转为慢性肾衰竭。

检查

1.血常规检查
明显贫血,为正常细胞性贫血,白细数正常或增高。血小板降低,细胞沉降率加快。
2.尿常规检查
随原发病不同而有所差异。其共同点是:
(1)尿渗透压降低  比重低,多在1.018以下,严重时固定在1.010~1.012之间,作尿浓缩稀释试验时夜尿量大于日尿量,各次尿比重均超过1.020,最高和最低的尿比重差小于0.008。
(2)尿量减少  多在每日1000毫升以下。
(3)尿蛋白定量增加  晚期因肾小球绝大部分已损伤,尿蛋白反而减少。
(4)尿沉渣检查  可有多少不等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和颗粒管型,蜡样管型最有意义。
3.肾功能检查
各项指标均提示肾功能减退。
4.血生化检查
血浆中白蛋白减少,血钙偏低,血磷增高,血钾和血钠随病情而定。
5.其他检查
X线尿路平片和造影、同位素肾图、肾扫描、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等,对于病因诊断有帮助。

诊断

1.除氮质血质症外,往往无临床症状,而仅表现为基础疾病的症状,病情发展到残余肾单位不能调节适应机体最低要求时,尿毒症症状才会逐渐表现出来。主要表现为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各系统受累。
2.应该鉴别急性和慢性肾衰竭。
(1)急性肾衰竭发病原因复杂,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尚无完美的分类方法,根据习惯分肾前性、肾性、肾后性急性肾衰竭。
(2)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由于肾单位受到破坏而减少,致使肾脏排泄调节功能和内分泌代谢功能严重受损而造成水与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出现一系列症状、体征和并发症。
3.肾脏肿瘤好发人群为40岁~70岁间的男性,多囊肾及遗传性肾脏病者均有患肾脏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及幼时得过肾炎者,皆是慢性肾衰竭潜在的危险人群。

治疗

1.病因治疗
治疗造成肾衰竭的原因如血供应不足或有失血情况时,就会给予患者补充失去的体液及水分;若是有感染时则针对感染做进一步的治疗。
2.肾脏功能方面
因肾脏已失去功能,所以医师会暂时利用透析治疗的方式(即俗称的洗肾),协助排除体内毒素及废物;急性肾衰竭患者若未获得适当的治疗或无法控制,让疾病由急性演变成慢性肾衰竭时,就可能因尿毒症而必须终生透析。
透析是指通过过滤,有选择地排除血液中的某些物质。也就是说,通过人工途径将患者在肾衰竭后体内堆积的有毒废物,水和盐分排除掉,使患者的身体状况恢复到健康状态。目前采用的透析形式有两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是用一种特殊的机器代替肾脏的功能。腹膜透析是用人体的腹膜充当过滤器,排除体内毒素。
3.饮食方面
饮食控制,对肾衰竭的患者而言,因肾功能受到破坏,食物在吃进体内后,所产生的毒素及废物,无法正常的排出体外,因此在饮食上就必需特别注意,避免造成身体负担。
4.肾移植治疗
有些末期肾衰竭患者,需要长期做透析治疗时,在患者本身条件适合时,肾脏移植(换肾)可以为患者带来较佳的生活品质;但换肾是个大工程,虽然目前的医疗技术已相当好,仍需做很多事前的评估,才能提高换肾成功的几率。
肾脏移植是指通过手术,将器官捐献者的肾脏移植到接受移植的患者体内的过程。肾脏的可能来源:家人、配偶、密友或者脑死亡,并且生前签字同意捐献器官的人。当然,最匹配的肾脏通常来自接受移植者的兄弟姊妹,因为他们的基因配合的可能性最大。
肾脏移植是目前治疗肾脏衰竭最好的方法,因为移植到患者体内的肾几乎可以完全代替已衰竭了的肾脏功能,让患者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秒懂视频
如何正确的治疗肾衰竭?

什么是肾衰竭?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为什么会得肾衰竭?

怎么知道得了肾衰竭?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肾衰竭?

医生是怎么诊断肾衰竭的?

肾衰竭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怎么治疗肾衰竭?

肾衰竭有哪些危害?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怎么预防肾衰竭?

概述
病因
分类
临床表现
检查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