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动脉粥样硬化
注:此为通俗版点此进入专业版

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

  • 粥样硬化是一组称为动脉硬化的管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

  • 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 人体中正常的血管是富有弹性的,当血管生老化、衰退时,血管内脂肪及类脂等物质聚集成斑块,呈黄色粥样,斑块越来越多,会使血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缩小,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在冠状动脉,则可引起心绞痛心律失常肌梗死;还可发生在、下肢动脉,造成严重的器官损伤。

  • 动脉粥样硬化常导致心、脑、肾和下肢等器官的损伤,病情加重时,甚至可危及生命。

  • 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手术、介入等,同时还需注日常护理。

  • 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与病变的部位、程度,血管狭窄程度,受累器官受损情况等因素有关。经过积极治疗,可以控制病情发展。如果出现心、脑、肾等重要器的动脉损害,则预后不良。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心血管内科、内科。

为什么会得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已知的危险因素有:

  • 年龄超过40岁

  • 女性绝经

  • 高血脂

  • 高血压

  • 吸烟

  • 肥胖

  • 糖尿病

  • 亲属中有人患动脉粥样硬化

怎么知道得了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病变的血管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其典型表现为:

主动脉粥样硬化

常无症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活动后出现短暂的胸后和心前区闷痛或压迫感。

脑动脉硬化

肾动脉粥样硬化

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 下肢发凉麻木

  • 走路时小腿痉挛、疼痛,休息后缓解,行走时再次出现。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动脉粥样硬化?

本病尚缺乏敏感而又特异的早期验室诊断方法,可行血脂检查;X线和不同部位血管超声及动脉造影可以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多普勒超声检查及其他检查有助于诊断本病。

血脂检查

可以发现脂质代谢异常等,有助于诊断动脉粥样硬化。

X线

X线平片检查可发现主动脉是否存在狭窄和钙化。

动脉造影

可显示四肢动脉、肾动脉与冠状动脉由于粥样硬化所造成的管腔狭窄、病变部位及范围。

多普勒超声检查

有助于判断颈动脉、四肢动脉、肾动脉血流通畅情况。

其他检查

  • 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放射性核素心脏检查和负荷试验所示的特征性变化,有助于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显像血管造影可无创显像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医生是怎么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

本病早期不易诊断,若发展到一定程度,尤其是有器官明显病变时,医生根据临床表现,结合X线、血管超声、动脉造影等检查可以进行诊断。如年长者检查发现血脂异常,动脉造影显示血管有狭窄性病变,应首先考虑动脉粥样硬化。

  • 出现胸骨后和心前区疼痛、眩晕、头痛、肾区疼痛、发热、腹痛、下肢发凉等症状。

  • X线可见主动脉扩张和扭曲,有斑块沉着。

  • 动脉造影可见示四肢动脉、肾动脉、冠状动脉等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动脉粥样硬化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 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性动脉炎、先天主动脉缩窄等心血管疾病相比发病率较高,但仅根据症状表现仍不易区分,需要通过血及影像学等检查进行鉴别。

  • 当出现胸骨后疼痛、头晕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时,不必太过惊慌,也不可忽视,你应该尽快去医院就诊,请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怎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手术、介入等治疗方法,同时还需注意日常护理。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血运重建或旁路移植手术,可以改善动脉狭窄或闭塞,恢复血供。

介入治疗

对狭窄或闭塞动脉,也可进行经皮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腔内旋磨术等介入治疗。

日常护理

  • 合理饮食,减少糖类和脂肪的摄入。

  • 戒烟限酒。

  • 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根据自身情况、活动习惯、心脏功能来设定活动强度,循序渐进。

  • 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

动脉粥样硬化有哪些危害?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 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与病变的部位、程度,血管狭窄程度,受累器官受损情况等因素有关。

  • 本病通过积极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 发生器官功能碍的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可以防止其恶化,延长寿命。

怎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 选择清淡、低脂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植物蛋白的食物。

  • 戒烟限酒。

  •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血压、血糖

  • 血脂高的人群应该调整饮食,低盐低脂饮食。

  • 40岁及以上人群坚持至少每年体检一次。

概述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病、脑梗死、外周管病的主要原因。脂质代谢碍为动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进而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病变常累及大中肌性动脉,一旦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和大量吸烟,还有糖尿病、肥胖和遗传因素等。
1.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增高。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互为因果,二者常同时存在。
2.高血脂
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性因素。
3.吸烟
吸烟明显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且与每日吸烟数量成正比。
4.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较无糖尿病者高两倍。
5.肥胖
中心性肥胖者、体重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者,更易患本病。
6.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年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近亲发病率明显增高。
7.其他
年龄、性别、C反应蛋白增高、从事力劳动、进食高热量食物等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相关。

临床表现

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主要取决于血管病变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主动脉粥样硬化常无特异性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若管径狭窄达75%以上,则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脑缺血脑萎缩,或造成脑血管破裂出血;动脉粥样硬化常引起夜尿、顽固性高血压、严重者可有肾功能不全;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表现为饱餐后腹痛消化不良便秘等,严重时肠壁坏死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肠梗阻等症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严重狭窄者可出现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严重者甚至可发生坏疽

检查

1.一般检查
患者常有血胆固醇、三酰甘油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减低,脂蛋白电泳图形异常,多数患者表现为第Ⅲ或第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2.X线检查
主动脉粥样硬化者可见主动脉伸长、扩张和扭曲,有时可见钙质沉着。
3.动脉造影
可显示四肢动脉、肾动脉与冠状动脉由于粥样硬化所造成的管腔狭窄、病变部位及范围。
4.多普勒超声波检查
有助于判断颈动脉、四肢动脉、肾动脉血流通畅情况。

诊断

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尤其是出现器官病变时,诊断并不困难。如检查发现血脂异常,动脉造影显示血管有狭窄性病变,应首先考虑动脉粥样硬化。需要注的是,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一个器官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意味着其他地方的血管也可能已经存在同样的病变;同样,一个器官发生血管事件,意味着其他地方发生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
1.40岁以上的患者,如有主动脉增宽扭曲而能排除其他疾病,提示有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
2.如突然出现眩晕步态不稳而无颅内压增高征象,则应疑有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脑供血不足
3.活动后出现短暂的胸后和心前区闷痛或压迫感,则应疑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
4.夜尿增多常为肾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症状之一。
此外,患者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低HDL血症、糖尿病以及吸烟等。如选择性地作心电图,放射性核素心、脑、肾等器扫描,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选择性血管造影等,有助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临床上常需考虑与炎症动脉病变(如多发性大动脉炎、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等)及先天性动脉狭窄(如主动脉、肾动脉狭窄等)相鉴别。炎症性动脉疾病多具有低热血沉增快等表现。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患者发病年龄轻,不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

治疗

1.综合治疗
(1)合理饮食,饮食总热量不应过高,防止超重。大量减少饱和脂肪和糖类的摄入,脂肪摄入限制在每天20g以内,其中饱和脂肪限制在2g以内。增加可溶性纤维的摄入。
(2)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根据自身情况、活动习惯、心脏功能来设定活动强度,循序渐进。
(3)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
(4)其他方面,提倡不吸烟,避免二手烟,可饮少量酒。
(5)控制易患因素。如患有糖尿病、应及时控制血糖,包括饮食控制。2型糖尿病的降糖药物应以不引起高胰岛素血症为宜,如达美康等;如有高血压则应给予降压药,使血压降至适当平;如有血胆固醇增高,则应控制高胆固醇适当给予降脂药物。
2.药物治疗
(1)降血脂药物  ①他汀类;②贝特类;③烟酸;④消胺;⑤安妥明;⑥不饱和脂肪酸如益寿宁、血脂平及心脉乐等;⑦藻酸双酯钠
(2)抗血小板药物  ①阿司匹林;②潘生丁;③氯吡格雷;④西洛他。
(3)扩张血管药物  ①肼哒嗪(主要作用于动脉);②硝酸甘油和消心痛(主要作用于静脉);③硝普钠(作用于动脉及静脉);④α1受体阻断剂如哌唑嗪;⑤α2受体阻断剂如酚妥拉明;⑥β2受体兴奋剂如舒灵;⑦卡托普利依那普利;⑧心痛定、硫氮卓酮;⑨柳丁酸、长压定、前列腺素、心钠素等。
(4)溶血栓和抗凝血药物  1)溶栓药物  如:①尿激酶链激酶;②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③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④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2)抗凝血药物  如:①肝素;②依诺肝素;③那曲肝素;④比伐卢定
3.手术治疗
对狭窄或闭塞动脉进行再通、重建或旁路移植等外科手术,也可行血管腔内放置支架等介入治疗

预防

1.一级预防
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如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类及其制品)的食物;不吸烟,不饮烈性酒;保持乐观的心态和轻松愉快的心情;40岁及以上人群坚持至少每年体检一次;从儿童期开始,即不宜进食高胆固醇、高动物性脂肪的饮食,也应该避免摄食过量,防止发胖。
2.二级预防
积极治疗与本病有关的疾病,如高血压、肥胖症高脂血症痛风、糖尿病、病、肾病综合征和有关的内分泌病等。终生使用阿司匹林抗栓,长期或者终生使用他汀类调脂药物,积极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秒懂视频
动脉硬化日常吃什么食物最好?

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为什么会得动脉粥样硬化?

怎么知道得了动脉粥样硬化?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动脉粥样硬化?

医生是怎么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

动脉粥样硬化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怎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有哪些危害?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怎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