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脂肪肝
注:此为通俗版点此进入专业版

什么是脂肪肝?

  • 脂肪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是我国第二大肝病,而且发病率在不断升高。

  • 脂肪肝的具体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脂肪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

  • 是身体内负责代谢的重要器官,当某些原因导致肝脏代谢出现异常,脂肪在肝细胞内大量堆积时,就会发生脂肪肝。

  • 患有脂肪肝后,会出现疲乏、食欲减退、腹胀、体重减轻、右季肋区疼痛、右上腹胀痛等症状

  • 脂肪肝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再使用药物对症治疗,保护肝脏。

  • 脂肪肝会诱发心血管、消化等系统疾病,严重的会导致肝癌

  • 大多数单纯性脂肪肝经过及时治疗后,效果一般较好;如果是由于药物引起或妊娠期间出现的急性脂肪肝,治疗效果较差,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如果脂肪肝发展为肝硬化,治疗难度较大,严重的会导致肝癌。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消化内科、内科

为什么会患脂肪肝?

目前认为,脂肪肝的发生与饮食、生活习惯、遗传和疾病等因素有关。以下几类人群,发生脂肪肝的概率会更高。

  • 爱吃油炸、肥腻、奶油等食品的人。

  • 体重过重的人。

  • 经常饮酒的人。

  • 采用不科学的方法减肥的人,如禁食或食用代餐的人群。

  • 不爱运动,经常失眠、疲劳的人。

  • 有脂肪肝家族史的人。

  • 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的人群。

  • 妊娠期的妇女。

  • 患有结核、细菌性肺炎等疾病的人群。

这么知道得了脂肪肝?

轻度脂肪肝在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多数只会出现疲累的感觉;中、重度脂肪肝会出现慢性肝炎的表现,常见的症状有: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脂肪肝?

通过体格检查、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一般可以确诊疾病,必要时还会进行病理学检查。

  • 体格检查

    • 医生通过触诊(触摸腹部),可以了解肝脏的大小是否存在异常,以及有没有触痛。

    • 医生还会观察患者的巩膜(白眼球)、皮肤有没有变黄。

  • 血液检查

  • 超声检查

    •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肝脏的外形、表面有无结节肝血管的情况。

    • 有利于医生判断肝脏的病变程度。

  • CT和磁共振成像

    • CT能够帮助诊断脂肪肝,可以衡量脂肪肝进展的程度。

    • 超声和CT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可以做磁共振成像。

    • 磁共振成像还能够排除肝肿瘤等其他疾病。

  • 病理学检查

    • 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后依然不能确诊的,可能需要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脂肪肝的病变程度和类型,以及有无合并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

    • 对诊断和判断治疗效果有重要价值。

医生是怎么诊断脂肪肝的?

通过病史和辅助检查,一般可以确诊疾病。

  • 性脂肪肝

    • 长期大量饮酒,饮酒史超过5年,或近期大量饮酒。

    • 通过血液肝功能检查,发现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非酒精性脂肪肝

    • 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140克,女性<70克。

    • 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 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

    • 有超重、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代谢综合征

    • 血清转氨酶和谷氨酰转肽酶平轻至中度增高,通常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为主。

    • 超声检查下发现“明亮肝”、肝远场回声衰弱,肝回声对比度加大、肝内管腔结构模糊不清等;CT显示肝密度低于、肾,甚至低于肝内血管的密度,严重时肝CT值变为负值。

    •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肝细内充满脂滴。

      凡具备上述第1~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脂肪肝。

如何与其他疾病进行区分?

脂肪肝与肝癌、慢性肝炎等疾病症状相似,都会出现疲乏、食欲不振、腹胀、体重减轻、右季肋区疼痛、右上腹胀痛等症状,仅依靠症状不能进行鉴别,需要到医院进行影像学、病理学检查才能确诊。

如何治疗脂肪肝?

治疗脂肪肝,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再辅助以药物对症治疗,保护肝脏。

  • 病因治疗

    • 如果是由于肥胖引起的脂肪肝,应严格控制饮食,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维持正常的体重和腰围,达到医生建议的标准。

    • 如果是酒精引起的酒精性脂肪肝,需要戒酒。

    • 如果患有糖尿病,要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或服用降糖药,以控制血糖,同时需要定期检测血糖。

    • 营养不良的患者,还需要增加营养,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豆制品等。

  • 药物治疗

    • 主要使用天晴甘美、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保护肝脏的药物。

    • 还会使用维生素等抗化药物和他汀类等降血脂药物。

      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如果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时,要及时通知医生。

  • 其他治疗

    若病变严重,可以进行肝脏移植手术。

脂肪肝有哪些危害?

  • 脂肪肝出现的食欲减退、疲倦乏力、恶心、右上腹隐痛等症状,会直接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 脂肪肝会逐渐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的疾病。

  • 脂肪肝会诱发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异常情况,严重者会出现脑卒中猝死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脂肪肝经过治疗后,效果较好,病情严重者治疗效果较差。

  • 早期发现脂肪肝,并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好。

  • 如果是由于药物引起的或妊娠期出现的急性脂肪肝,治疗效果较差,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 如果脂肪肝发展为肝硬化,治疗难度较大,严重者还会导致肝癌。

怎样预防脂肪肝?

预防脂肪肝,主要是预防脂肪肝的诱发因素。

  • 肥胖者应该控制体重,少吃油腻、油炸的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

  • 科学减肥,不要禁食,切忌目服用代餐粉和减肥药。

  • 有酗酒习惯的,要尽快戒酒。

  • 多进行体育锻炼,比如适当的跑步、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打乒乓球等。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熬夜、不过度劳累,工作时注劳逸结合。

  • 如果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要定期监测血糖,并根据医生的建议服用药物,控制病情。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暴,少生

概述

脂肪肝(fatty liver)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肝病理改变,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发病率在不断升高,且病年龄日趋年轻化。正常人肝组织中含有少量的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胆固醇等,其重量约为肝重量的3%~5%,如果肝内脂肪蓄积太多,超过肝重量的5%或在组织学上肝细50%以上有脂肪变性时,就可称为脂肪肝。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病因

肝脏是机体脂质代谢的中器官,肝内脂肪主要来源于食物和外周脂肪组织,导致脂质在肝细胞内沉积的代谢异常机制并没有完全明确,目前认为脂肪肝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
1.肥胖
肝内脂肪堆积的程度与体重成正比。30%~50%的肥胖症合并脂肪肝,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病变率高达61%~94%。肥胖人体重得到控制后,其脂肪浸润亦减少或消失。
2.酒精
长期嗜酒者肝穿刺活检,75%~95%有脂肪浸润。还有人观察,每天饮酒超过80~160克则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增长5~25倍。
3.快速减肥
禁食、过分节食或其他快速减轻体重的措施可引起脂肪分解短期内大量增加,消耗肝内谷胱甘肽(GSH),使肝内丙二醛和脂质过化物大量增加,损伤肝细胞,导致脂肪肝。
4.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导致蛋白质缺乏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多见于摄食不足或消化碍,不能合成载脂蛋白,以致甘油三酯积存肝内,形成脂肪肝。
5.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中约50%可发生脂肪肝,其中以成年患者为多。因为成年后患糖尿病者有50%~80%是肥胖者,其胰岛素平与血浆脂肪酸增高,脂肪肝变既与肥胖程度有关,又与进食脂肪或糖过多有关。
6.药物
某些药物或化学物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致脂肪肝,如四环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嘌呤霉素、环已胺、吐根碱以及砷、铅、银、汞等。降脂药也可通过干扰脂蛋白的代谢而形成脂肪肝。
7.妊娠
多在第一胎妊娠34~40周时发病,病情严重,预后不佳,母婴死亡率分别达80%与70%。
8.其他
结核、细菌性肺炎败血症等感染时也可发生脂肪肝,病毒性肝炎患者若过分限制活动,加上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肝细胞脂肪易堆积;接受皮质激素治疗后,脂肪肝更容易发生。还有所谓肠外高营养性脂肪肝、中毒性脂肪肝、遗传性疾病引起的脂肪肝等。

临床表现

脂肪肝一般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性脂肪肝两大类。根据脂肪变性在肝脏累及的范围,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型,通常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5%~10%时被视为轻度脂肪肝,超过10%~25%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为重度脂肪肝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轻度脂肪肝多无临床症状,患者多于体检时偶然发现。疲乏感是脂肪肝患者最常见的自觉症状,但与组织学损伤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
当肝内脂肪沉积过多时,可使肝被膜膨胀、肝韧带牵拉,而引起右上腹剧烈疼痛或压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多,误诊为急腹症而作剖腹手术。此外,脂肪肝患者也常有舌炎口角炎皮肤淤斑、四肢麻木、四肢感觉异常等末梢经炎的改变。少数患者也可有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鼻衄等。重度脂肪肝患者可以有腹腔积液和下肢水肿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血症等,脂肪肝表现多样,遇有诊断困难时,可做肝活检确诊。

检查

1.体检
约30%~100%的患者存在肥胖,肝脏轻度肿大可有触痛,质地稍韧、边缘钝、表面光滑,少数患者可有肿大和肝掌。进展至肝硬化时,患者可出现黄疸、水肿、扑翼样震颤以及门脉高压体征。
2.验室检查
轻度脂肪肝,肝功能基本正常。中、重度脂肪肝,表现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基转移酶(AST)轻中度升高,达正常上线的2~5倍。一般肥胖性脂肪肝ALT高于AST,反之,酒精性脂肪肝AST高于ALT。半数患者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可升高2~3倍。80%以上患者血清碱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可异常。
3.B超
B超对脂肪肝的检出比较灵敏,主要依据肝血管的清晰度、超声衰减程度等对脂肪肝进行分级诊断,现已作为脂肪肝的首选诊断方法,并广泛用于人群脂肪肝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但B超不能确定肝功能受损的程度,也很难发现早期肝硬化。
4.CT和磁共振
CT平扫可见肝密度(CT值)普遍降低,低于脾脏、和肝内血管,严重脂肪肝CT值可变为负值,肝/脾CT值比值可用于衡量脂肪肝程度。CT诊断脂肪肝的敏感性低于B超,但特异性优于B超。
磁共振主要用于超声及CT检查诊断困难者,特别是局灶性脂肪肝难以与肝脏肿瘤鉴别时。
5.肝组织病理检查
能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进行临床病理分型。提倡在B超的引导下进行肝穿刺,以提高穿刺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肝脏损伤。镜下可见肝细胞脂肪浸润,脂肪球大者可将细胞核推向一边,整个肝细胞裂可形成脂肪囊肿。肝细胞坏死及炎症反应轻微或无。

诊断

通过病史及辅助检查,不难诊断脂肪肝。可通过肝功能、血脂、B超、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脂肪肝的严重程度,如果怀疑病情发展到肝硬化阶段,还应检测“肝纤四项”等项目。
1.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
(1)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140克,女性<70克。
(2)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3)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
(4)可有超重/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代谢综合征
(5)血清转氨酶和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可由轻至中度增高,通常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为主。
(6)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7)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凡具备上述第1~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脂肪肝。
2.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
长期大量饮酒是诊断酒精性脂肪肝的必备条件。一般饮酒史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g/d,女性≥20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80g/d。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肝脏B超或CT检查有典型表现,可作出诊断。

并发症

脂肪肝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也可以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并发表现:
1.常并发有酒精中毒的其他表现
如酒精依赖、胰腺炎、周围神经炎、贫血舌炎、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
2.营养过剩型脂肪肝可并发的疾病
如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痛风胆石症等。
3.营养不良性脂肪肝常与慢性消耗性疾病并存
结核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4.妊娠急性脂肪肝
常并发有肾功能衰竭、低血糖、胰腺炎、败血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5.重症脂肪肝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
可以有腹腔积液和下肢水肿,其他还可有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阳痿;女子有闭经不孕等。

治疗

1.一般治疗
(1)找出病因  有的放矢采取措施。如长期大量饮酒者应戒酒。营养过剩、肥胖者应严格控制饮食,使体重恢复正常。有脂肪肝的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营养不良性脂肪肝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总之,去除病因才有利于治愈脂肪肝。
(2)调整饮食结构  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不吃或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包括含糖饮料)。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及高蛋白质的瘦肉、河鱼、豆制品等,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
(3)适当增加运动  促进体内脂肪消耗。主要应选择有氧运动,比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上下楼梯、打羽毛球、跳绳和游泳等,以运动时脉搏为100~160次/分钟,持续20~30分钟,运动后疲劳感于20分钟内消失为宜。
(4)适当补硒  能让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达到正常水平,对养肝护肝起到良好作用。
2.药物治疗
到目前为止,尚无防治脂肪肝的特效药物。西药常选用保护肝细胞、降脂药物及抗氧化剂等,如维生素B、C、E,卵磷脂熊去氧胆酸水飞蓟素、肌苷辅酶A还原型谷胱甘肽牛磺酸、肉毒碱乳清酸盐、以及某些降脂药物等。也可用丹参山楂、草决明、泽泻柴胡汤、五苓散中药治疗。

预防

1.合理膳食
每日三餐膳食要调配合理,做到粗细搭配营养平衡,足量的蛋白质能清除肝内脂肪。禁酒戒烟,少吃过于油腻的食物,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尤其要避免动物性脂肪的摄入。
2.适当运动
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可视自己体质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慢跑、打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要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逐步达到适当的运动量,以加强体内脂肪的消耗。
3.慎用药物
任何药物进入体内都要经过肝脏解毒,在选用药物时更要慎重,谨防药物的毒副作用,特别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绝对不能用,避免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害。
4.保持心情开朗
不暴少气恼,注劳逸结合等也是相当重要的。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秒懂视频
脂肪肝有哪些症状?

什么是脂肪肝?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为什么会患脂肪肝?

这么知道得了脂肪肝?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脂肪肝?

医生是怎么诊断脂肪肝的?

如何与其他疾病进行区分?

如何治疗脂肪肝?

脂肪肝有哪些危害?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怎样预防脂肪肝?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检查
诊断
并发症
治疗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