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溃疡病
注:此为通俗版点此进入专业版

什么是溃疡病?

  • 溃疡病(本文只谈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病分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 十二指肠溃疡病较胃溃疡病多见,前者约占70%,后者占25%,和十二指肠两者并存的复合性溃疡只占5%。

  • 消化性溃疡病多于青壮年,其中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男性,胃溃疡发病无性别差异。

  • 溃疡病的常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发作呈周期性,发作期和缓解期交替出现,而且发作期间腹痛具有一定的规律。

  • 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等因素相关。

  • 消化性溃疡病的治疗在针对溃疡病可能的病因治疗的同时,还要戒烟戒酒,注饮食、休息等一般治疗。

  • 消化性溃疡病的主要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和幽门梗阻等,<1%胃溃疡有可能癌变。

  • 消化性溃疡病预后较好,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使溃疡愈合率达到95%。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消化内科

为什么会得溃疡病?

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致病因素。

  •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炎止疼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氯吡格雷等药物刺激。

  • 部分消化性溃疡病患者有家族史。

  • 饮食不规律,饥饱不均、暴饮暴食、生冷刺激等就会引起胃分泌失调,从而引发消化性溃疡病。

  •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会诱发该病。

怎么知道得了溃疡病?

  • 上腹痛反酸是消化性溃疡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呈烧灼性、饥饿性钝痛、胀痛或隐痛。疼痛发生后会持续半小时到三小时。

  • 胃溃疡多在饭后半小时至2小时内发生疼痛;十二指肠溃疡则在饭后2~4小时内开始疼痛,直至下次进食才能使疼痛缓解,且常于夜间发作。

  • 这种疼痛与饮食有关,常因饥饿、服药、酸性食物或饮料而诱发。疼痛可以因进食、饮、服用碱性食物(如馒头)而缓解。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溃疡病?

确诊消化性溃疡病需要进行胃镜及黏膜活组织检查、X线钡餐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及粪便隐检查。

  • 胃镜及胃黏膜活组织检查

    是确诊消化性溃疡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 X线钡餐检查

    通过影像检查,确诊消化性溃疡。

  • 幽门螺杆菌检测

    了解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

  • 粪便隐血检查

    了解溃疡有无合并出血。

医生是怎么诊断溃疡病的?

  • 病史: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非甾体类药物服用史、精理疾病史或饮食不规律等。

  • 临床表现:为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上腹痛。

  • 胃肠镜及黏膜活组织检查:内镜检查示底部平整、边缘整齐的溃疡。活组织检查确诊溃疡病。

  • X线钡餐检查:可见消化道溃疡影像。

  • 幽门螺杆菌检测:可以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 粪便隐血检查:合并消化道出血时,可以为性结果。

溃疡病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反酸等症状,容易与消化性溃疡病混淆,这些疾病有慢性疾病、胃癌、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淋巴瘤克罗恩病等。

  • 如果出现上述类似的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请医生进行检查和诊断。医生主要通过内镜检查、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诊断。

怎么治疗溃疡病?

药物治疗

一般治疗

  • 适当休息,减轻精神压力

  • 停服不必要的非甾体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如确有必要服用非甾体类药物,可根据医生建议同时加用抑酸和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 改善进食规律,戒烟戒酒及少饮浓咖啡等。

溃疡病有哪些危害?

消化性溃疡病的主要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和幽门梗阻等,溃疡由良性演变为恶性的几率极低,估计<1%胃溃疡有可能癌变,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一般不发生癌变。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使溃疡愈合率达到95%,青壮年患者消化性溃疡病死亡率接近于零,老年患者主要死于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大出血和急性穿孔,病死率<1%。

怎么预防溃疡病?

  • 避免幽门螺杆菌感染

  • 规律膳食

  • 保持心情愉悦

  • 停用不必要的非甾体抗炎药

概述

溃疡病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俗称,因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溃疡病是一种慢性病,一般少则几年,多则十余年甚至几十年。它的作呈周期性,发作期和缓解期交替出现,而且发作期间腹痛具有一定的规律。

病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肠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胃溃疡也不例外。在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下,胃黏膜的损伤机制和保护性机制失衡,导致胃黏膜被胃消化自身消化。
2.不良的饮食
食物进入人体后,最先影响的就是我们的胃,当患者饮食不当时,饥饱不均、暴饮暴食、生冷刺激等就会引起胃液分泌失调,从而引发溃疡病。
3.精神因素
胃肠疾病和我们的精状态密切相关,当患者处于过度紧张或焦虑的状态时,就会引起大皮层过分活跃,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从而导致病发。
4.药物刺激
许多胃溃疡患者在发病前都有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史,这类药物会刺激我们的胃黏膜,对其造成损伤,久而久之就会引起溃疡病。

临床表现

上腹部疼痛,位于剑突(窝)下或上腹部中线周围,呈烧灼性、啮咬性或饥饿性钝痛、胀痛或隐痛。但有时也仅局限于胸腔下部。疼痛发生后会持续半小时到三小时。一阵阵的疼痛时发时消,经过历时数周的间歇性疼痛后,会出现一段短暂的无痛期。胃溃疡多在饭后半小时至2小时内发生疼痛;十二指肠溃疡则在饭后2~4小时内开始疼痛,直至下次进食才能使疼痛缓解,且常于夜间发作。这种疼痛与饮食有关,常因饥饿、服药、酸性食物或饮料而诱发。疼痛可以因进食、饮、服用碱性食物(如馒头)而缓解。

检查

1.胃镜及胃黏膜活组织检查
是确诊消化性溃疡首选的检查方法。胃镜检查,可于胃部见圆或椭圆、底部平整、边缘整齐的溃疡。病理活检用于鉴别良性溃疡和恶性溃疡。
2.X线钡餐检查
(1)龛影为溃疡病的直接征象。切线位,龛影凸出于胃内壁轮廓之处,呈乳头状或半圆形;正位,龛影为圆形或椭圆形,其边缘光滑整齐。
(2)龛影周围黏膜纹:切线位,龛影与胃交界处显示1~2mm的透明细线影,见于龛影的上缘或下缘,或龛影的整个边缘。
(3)“狭颈征”:切线位,龛影口部与胃腔交界处有0.5~1cm一段狭于龛影的口径,称为“狭颈征”。
(4)“项圈征”:在龛影口部有一边缘光滑细线状密度减低区,如颈部戴的项圈。
(5)龛影周围的“日晕征”:正位,龛影周围有宽窄不一致的透亮带,边缘光滑。
(6)以龛影为中心的黏膜皱襞纠集;呈放射状分布,其外围逐渐变细消失,为慢性溃疡的另一征象。

诊断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及验室检查即可做出诊断。

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和癌变是溃疡病的四个主要并发症。
消化道出血是溃疡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大约1/3的患者有出史,其中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比胃溃疡患者更易发生出血,出血速度缓慢或量较小患者主要表现为解黑大便(柏油样便或咖啡色便)或大便潜血试验性,出血量多且急时则表现为呕血,随后即可出现柏油样便。
当溃疡病灶向深部发展并穿透胃壁或十二指肠壁时则发生穿孔,穿孔后胃、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可能渗入腹腔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需进行外科手术修补。
幽门位于胃和十二指肠的交界处,是胃的出口。幽门梗阻多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或幽门溃疡,由于溃疡周围组织炎症、充血和水肿或反复溃疡发作,局部瘢痕形成和收缩,使幽门排出道狭窄。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餐后加重,频繁呕吐,呕吐后可缓解,呕吐物为未消化的食物。
有少部分的胃溃疡可以发生癌变,而十二指肠溃疡则很少癌变。

治疗

溃疡病的治疗应做到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治本与治标相结合,药物治疗与饮食调节相结合,心疗与体疗相结合等。临床上应做到:①消除症状;②促进溃疡愈合;③防治并发症;④预防溃疡复发。
1.病因治疗
如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可能彻底治疗溃疡病,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一大进展。
2.药物治疗
可分为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和保护胃黏膜的药物两大类,主要起缓解症状和促进溃疡的愈合的作用,常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配合使用。
3.幽门螺杆菌治疗
常用四联/三联抗幽门螺旋杆菌疗法。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2种抗生素分两次服,连服14天
4.药物性溃疡
应立即停用非甾体抗炎药等直接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必要时增加胃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PPI。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什么是溃疡病?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为什么会得溃疡病?

怎么知道得了溃疡病?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溃疡病?

医生是怎么诊断溃疡病的?

溃疡病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怎么治疗溃疡病?

溃疡病有哪些危害?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怎么预防溃疡病?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检查
诊断
并发症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