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直肠脱垂
注:此为通俗版点此进入专业版

什么是直肠脱垂?

  • 直肠脱垂俗称“脱肛”,是一种肛肠疾病。

  • 幼儿和中老年女性容易得直肠脱垂。

  • 直肠周围的肌肉和组织对直肠有牵拉、固定的作用,保直肠不脱出肛门。如向上牵拉的力量减弱或向下牵拉的力量加强,直肠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就会出现直肠脱垂。

  • 直肠脱垂主要表现为排便时肿物从肛门脱出;伴有排便不尽感、腹部下坠感,大便失禁,肛门周围皮肤湿疹便秘、大便次数增多。

  • 直肠脱垂的治疗需要消除诱因,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胶布贴合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 严重的直肠脱垂不常见,但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大便失禁、肛门周围感染、直肠出、肠段坏死等严重后果。直肠脱垂经过治疗后,一般可以痊愈,但需要预防复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普通外科或外科

为什么会得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的发病原因还不完全清楚。但人们已经发现它与以下因素有关。

怎么知道得了直肠脱垂?

典型症状

直肠脱垂的典型症状是肿物从肛门脱出。

  • 刚开始肿物在排便时脱出肛门,便后会自动缩回原位。

  • 后期肿物从肛门脱出越来越频繁,便后不能主动缩回,需用手托着塞回肛门内。常伴有排便排不尽和腹部下坠的感觉。

  • 更严重时,咳嗽、用力甚至站立时肿物都会脱出肛门。

其他症状

直肠脱垂还有肛门和肛门周围的其他症状。

  • 随着病情加重,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大便失禁。

  • 肛门周围的皮肤湿、瘙痒。

  • 常出现便秘,排便次数增多,大便像羊粪。

  • 便血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一般通过体格检查和直肠指检即可确诊,怀疑直肠内脱垂时做排便造影检查,排除其他疾病还可以做肛门镜检查

  • 体格检查

    医生会让你下蹲,观察是否有肿物脱出,以及脱出状况及脱出程度。

  • 直肠指检

    了解直肠状况,有助于排除其他的直肠疾病。

  • 排粪造影检查

    这项检查用于诊断直肠内脱垂。直肠内脱垂是直肠在排便时下移但未脱出肛门外。直肠内脱垂会在排粪造影X线片上出现特殊影像。

  • 肛门镜检查

    检查直肠黏膜状况,辅助鉴别直肠脱垂、环状、直肠息肉

医生是怎么诊断直肠脱垂的?

分类

直肠脱垂分为直肠黏膜脱垂和完全脱垂两种。

直肠黏膜脱垂

直肠黏膜是直肠最内层的薄膜。直肠黏膜脱垂表现为直肠上的黏膜脱出肛门,可见圆形、红色、表面光滑的肿物,黏膜皱襞呈“放射状”;脱出长度一般不超过3厘米;指诊感觉直肠内充满黏膜,无正常空感,肛管括约肌收缩无力。

完全脱垂

  • 完全脱垂是直肠壁全部脱出肛门,脱出肠段呈椭圆形或宝塔状,严重时长度超过8厘米,有层层折叠的环状皱襞,两层黏膜之间可触及肌层,直肠指诊感肛管括约肌松弛无力。

  • 根据脱垂程度分为3度:Ⅰ度是隐性直肠脱垂,排粪造影呈伞状影;Ⅱ度为直肠壁脱垂于肛门外,没有大便失禁;Ⅲ度为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及肛管脱出于肛门外,有大便失禁。

诊断方法

  • 直肠脱垂一般通过体格检查和直肠指检即可确诊,还可做排便造影检查、肛门镜检查进行进一步确认。

  • 医生询问患病过程后,让病人模拟排便把直肠脱出肛门外检查,可见红色球形肿块突出肛门2~5厘米,有放射状沟纹,直肠指诊示其为两层折叠的黏膜,排便后自行缩回。

  • 鉴别直肠黏膜脱垂和完全脱垂,可使用扪诊法和双合指诊法。

  • 诊断内脱垂较困难,需借助直肠指诊、内镜检查或排粪造影检查。

直肠脱垂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环状痔和直肠息肉都有肿物脱出肛门的症状,单从症状上看容易混淆,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可以根据身体检查、直肠指检、肛门镜检查等进行确诊。

怎么治疗直肠脱垂?

治疗上主要消除诱因。不同年龄和严重程度的直肠脱垂有不同治疗方法。儿童直肠脱垂一般5岁前可自愈。成人的黏膜脱垂一般使用硬化剂注射治疗。成人的完全性直肠脱垂大多会进行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 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 排便后立刻把脱出的直肠托回肛门内。

  • 积极治疗便秘、咳嗽等疾病。

胶布贴合法

胶布贴合法用于治疗儿童早期直肠脱垂。

药物治疗

注射硬化剂使直肠与周围组织粘在一起。常用硬化剂为石炭酸植物油、盐酸奎宁尿素,对老人和儿童疗效好,对成年人效果不理想。

手术治疗

  • 不同手术方法各有优缺点和不同的复发率。手术途径有4种:经腹部、经会阴、经腹会阴和经骶部。

  • 直肠悬吊固定术损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 直肠黏膜脱垂可做痔环行切除术。

  • 年老、体质虚弱者可做肛门环缩术

直肠脱垂有哪些危害?

  • 排便时直肠脱出,需用手托回肛门,甚至咳嗽、站立时直肠也脱出肛门;排便不尽感和下坠感。这些都会严重影响你的生活。

  • 如不及时治疗,还会造成大便失禁、肛门周围感染、直肠出血、肠段坏死等严重后果。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 直肠脱垂的治疗效果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采用的治疗方法有关。

  • 去除诱因后,采用适当的治疗方式一般都能治愈。

  • 直肠脱垂治愈后,有复发可能,需要多注

怎样预防直肠脱垂?

  •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定时排便;有便意就排便,不要憋便;排便时力集中,不看书、不玩手机,尽量缩短排便时间。

  • 不滥用泻药。

  • 每天做提肛运动。

  • 积极治疗便秘、咳嗽等疾病。

概述

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称为直肠脱垂(rectal prolapse)。直肠壁部分下移,即直肠黏膜下移,称黏膜脱垂或不完全脱垂;直肠壁全层下移称完全脱垂。若下移的直肠壁在肛管直肠腔内称内脱垂;下移到肛门外称为外脱垂。直肠脱垂多生于儿童和中老年女性。儿童直肠脱垂多为黏膜脱垂,通常5岁前可自愈。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并不多见,如直肠反复脱出可导致经损伤产肛门失禁,并有引发直肠溃疡、出、狭窄和坏死的危险,需手术治疗。

病因

直肠脱垂的病因尚不完全明了,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
1.解剖因素
发育不良幼儿、营养不良患者、年老衰弱者,易出现肛提肌和盆底膜薄弱无力;小儿骶弯曲度小、过直;手术、外伤损伤肛门直肠周围肌或神经等因素都可减弱直肠周围组织对直肠的固定、支持作用,直肠易于脱出。
2.腹压增加 
便秘腹泻、前列腺肥大、慢性咳嗽排尿困难、多次分娩等,经常致使腹压升高,推动直肠向下脱出。
3.其他 
内痔直肠息肉经常脱出,向下牵拉直肠黏膜,诱发黏膜脱垂。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有肿物自肛门脱出。初发时肿物较小,排便时脱出,便后自行复位。以后肿物脱出渐频,体积增大,便后需用手托回肛门内,伴有排便不尽和下坠感。最后在咳嗽、用力甚至站立时亦可脱出。随着脱垂加重,引起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常有黏流出,导致肛周皮肤湿疹、瘙痒。因直肠排空困难,常出现便秘,大便次数增多,呈羊粪样。黏膜糜烂,破溃后有血液流出。
内脱垂时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排便不尽感、肛门阻塞感等直肠排空碍一起的症状。栓剂插入肛门协助排便可使排便变得顺畅。部分患者在排便时有下腹和腰骶部胀痛。病程较长者亦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
检查时患者需下蹲后用力屏,使直肠脱出。部分脱垂可见圆形、红色、表面光滑的肿物,黏膜皱襞呈放射状;脱出长度一般不超过3厘米;指检仅触及两层折叠的黏膜;若为完全性直肠脱垂,表面黏膜有“同环”皱襞;脱出较长,脱出部分为两层肠壁折叠,触诊较厚;当肛管并未脱垂时,肛门与脱出肠管之间有环状深沟。

检查

1.直肠指诊
直肠指检时感到肛门括约肌收缩无力。患者用力收缩时,仅略有收缩感觉。
2.排便造影检查
对诊断直肠内脱垂有重要价值,漏斗征、锯齿征、宝塔征是直肠内脱垂在排粪造影X线片上的特异性征象。
3.肛门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直肠黏膜状况,可辅助鉴别直肠脱垂与环状和直肠息肉。

诊断

根据病史,让患者下蹲位模拟排便,使直肠或直肠黏膜脱出肛门外后观察,一般即可作出诊断。扪诊法和双合指诊法检查有助于鉴别黏膜脱垂和全层脱垂,排粪造影法可协助诊断内脱垂。诊断标准如下:
一型:不完全性直肠脱垂,即直肠黏膜脱垂。表现为直肠黏膜层脱出肛外,脱出物呈半球形,其表面可见以直肠腔为中心的环状的黏膜沟。
二型:完全性直肠脱垂,即直肠全层脱垂。脱垂的直肠呈圆锥形,脱出部可以直肠腔为中心呈同心圆排列的黏膜环形沟。二型根据脱垂程度分为三度:
Ⅰ度为直肠壶腹内的肠套迭,即隐性直肠脱垂。排粪造影呈伞状阴影。
Ⅱ度为直肠全层脱垂于肛门外,肛管位置正常,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不伴有肛门失禁。
Ⅲ度为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及肛管脱出于肛门外,肛门括约肌功能受损,伴有肛门不全性或完全性失禁。

治疗

直肠脱垂的治疗依年龄、严重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消除直肠脱垂的诱发因素;幼儿直肠脱垂以保守治疗为主;成人的黏膜脱垂多采用硬化剂注射治疗;成人的完全性直肠脱垂则以手术治疗为主。
1.一般治疗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应注缩短排便时间,便后立即将脱出直肠复位,防止水肿、嵌顿。积极治疗便秘、咳嗽等引起腹压增高的疾病,以避免加重脱垂程度和手术治疗后复发。可每天进行提肛运动锻炼肛门括约肌功能,防止脱垂。
2.胶布贴合法
适用于幼儿早期直肠脱垂。将脱垂直肠复位后,做直肠指检,将脱垂肠管推到括约肌上方,取俯卧位,用纱布卷堵住肛门,再将两臀部靠拢,用胶布固定。
3.药物治疗
将硬化剂注射到脱垂部位的黏膜下层内,或骨盆直肠间隙与直肠后间隙,使黏膜与肌层,直肠与周围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粘连固定。常用硬化剂为5%石炭酸植物油、5%盐酸奎宁尿素溶液。对儿童与老人疗效尚好,成年人容易复发,不适合Ⅲ度直肠脱垂的患者。
4.手术治疗
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的手术方法很多,各有优缺点和不同的复发率。手术途径有4种:经腹部、经会阴、经腹会阴和经骶部。前两种途径应用较多。
经腹部手术中直肠悬吊固定术治疗直肠脱垂疗效肯定。术中游离直肠后,可通过多种方法将直肠、乙状结肠固定在周围组织上,主要为骶前两侧的组织上,注意勿损伤周围神经及骶前静丛;可同时缝合松弛的盆底筋膜、肛提肌,切除冗长的乙状结肠、直肠。
经会阴手术操作安全,但复发率较高。可将脱出的直肠甚至乙状结肠自肛门直接切除缝合。直肠黏膜脱垂可采用痔环行切除术方法切除脱垂黏膜。年老、体质弱者可简单地行肛门环缩术,即用属线或涤纶带在皮下环绕肛门,2~3个月后取出皮下埋置物,使肛门缩紧以阻止直肠脱垂。
5.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治疗直肠脱垂多采取直肠固定术,具有手术损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秒懂视频
脱肛和痔疮怎么区别?

什么是直肠脱垂?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为什么会得直肠脱垂?

怎么知道得了直肠脱垂?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直肠脱垂?

医生是怎么诊断直肠脱垂的?

直肠脱垂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怎么治疗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有哪些危害?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怎样预防直肠脱垂?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检查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