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哮喘
注:此为通俗版点此进入专业版

什么是哮喘?

  • 支气管哮喘的简称。

  • 哮喘是一种以道慢性炎症反应、气道高反应、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疾病。

  • 哮喘的生与自身因素、环境因素有关。

  • 哮喘常见症状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 哮喘病人需长期规范化治疗和管理,从而预防哮喘急性发作,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以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

  • 哮喘长期反复发作控制不佳者可继发慢性感染,出现支气管扩张、不可逆性气道重塑、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等。

  • 哮喘不能根治,但能达到良好或完全的临床控制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呼吸内科或内科

为什么会得哮喘?

自身因素

  • 遗传:哮喘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发病具有家族集聚现象,即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

  • 特应性:特应性病人气道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升高明显,非特应性病人与中性粒细胞升高相关。

  • 气道高反应性:气道对正常不引起或仅引起轻度反应的刺激物出现过度的气道收缩反应。

  • 性别:男性多为早期发作型,女性多为晚期发作型,即年龄小于15岁的男孩和年龄至少为30岁的妇女。

  • 肥胖、超重、惯于久坐、少活动、长时间逗留在室内,增加个体暴露于家中变应原的危险性。

环境因素

  • 变应原:屋尘螨和真菌是室内空气中的主要变应原。

  • 职业性致敏物:常见的变应原有谷物粉、面粉、动物皮毛等。

  • 药物、食物及添加剂:阿司匹林抗生素及牛奶、鸡蛋、海鲜等。

  • 感染: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哮喘的形成和发作有关,最常见的是鼻病

  • 烟草暴露、空气、环境污染与哮喘发病关系密切,最常见的是煤气(尤其是SO2)、油烟、被动吸烟、杀虫喷雾剂等。

诱发因素

  • 精神因素:紧张不安、情绪激动等会促使哮喘发作。

  • 运动和通气过度:有70%~80%的病人在剧烈运动后诱发发作。

  • 气候改变:气温、湿度、气压和空气中离子等发生改变时可诱发哮喘。

  • 大气污染:研究空气污染可引起哮喘急性加重。

  • 月经、妊娠等生理因素:不少女性哮喘病人在月经前3~4天有哮喘加重的现象。

怎么知道得了哮喘?

临床上分为症状典型的,较易发现;症状不典型的不易发现;完全控制者没有任何症状。

症状典型

  • 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

  • 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 在发作前常有鼻塞、打喷嚏和眼痒等先兆症状。

  • 多在夜间发作或加重。

  • 发作严重者可在短时间内即出现严重呼吸困难低氧血症

症状不典型

反复胸闷、慢性咳嗽等。

  • 咳嗽变异型哮喘: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

  • 胸闷变异型哮喘:以胸闷为唯一或主要症状。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哮喘?

  • 体格检查:异常的呼吸音,轻度发作病人可无。

  • 肺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和支气管舒张试验,有助于确立哮喘的诊断,是客观判断哮喘病情最常用的指标。

  • 血气分析,可估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严重程度。

  •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评价哮喘气道炎症指标之一,也是评估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性的敏感指标。

  • 变应原检查,找出变应原有助于防止哮喘再次发作。

  • 胸部X线检查,除一般胸片外有时还需要做胸部CT,有助于排除其他引起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的疾病。

医生是怎么诊断哮喘的?

医生诊断哮喘,主要依据典型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结果,并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之后,进行诊断。

  •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刺激、化学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 发作时双肺听诊可闻及散在或对称的哮鸣音(高调的异常呼吸音)。

  • 支气管激发试验性。

  •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即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

  • 平均每日呼气量峰值(PEF)昼夜变异率≥10%。

  • 除外其他引起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的疾病。

哮喘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 有些疾病也会出现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如左心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慢性阻塞型肺疾病、上呼吸道阻塞、变态反应性肺浸润等。

  • 如果出现上述类似的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请医生进行检查和诊断。

  • 医生主要通过病人病史、症状、胸部平片或CT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诊断。

怎么治疗哮喘?

病人应长期规范治疗,从而预防哮喘急性发作,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以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

一般治疗

  • 脱离或避免接触变应原、特殊药物、感染等环境因素。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等。

治疗药物

  • 舒张支气管药物:包括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茶碱类、抗碱能药物等。

  • 抗炎药物: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白三烯调节剂、色甘酸钠和尼多酸钠、抗IgE单克隆抗体抗组胺药物等。

哮喘的长期治疗

  • 控制药物,又称为维持治疗药物,是指需要长期每天使用的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全身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等。

  • 缓解药物,又称为急救药物,是指按需使用的药物。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全身用糖皮质激素、短效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短效茶碱等。

  • 制订初始治疗及长期治疗计划。

哮喘急性发作的处理

  • 轻度和部分中度急性发作,可以在家或社区中治疗,主要治疗为反复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在第1小时每20分钟吸入2~4喷。随后根据治疗反应,轻度急性发作可调整为每3~4小时2~4喷,中度急性发作每1~2小时6~10喷。亦可口服短效氨茶碱特布他林。如果治疗反应不好,及时到医院就诊。

  • 部分中度和重度急性发作,均应尽早到急诊室或医院治疗。

特异性免疫治疗

哮喘是变态反应性疾病,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在哮喘的治疗中占有一定地位。

其他治疗方法

  • 支气管热成形术。

  • 根据表型的个体化治疗。

哮喘有哪些危害?

  • 反复出现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影响工作和生活。

  • 重症急性发作时可合并气胸纵隔气肿肺不张等。

  • 长期反复发作控制不佳者可继发慢性感染,出现支气管扩张、不可逆性气道重塑、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等。

  • 重度急性发作者可危及生命。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本病不能根治,通过规范化治疗,儿童哮喘临床控制率可达95%,成人可达80%。

怎么预防哮喘发作?

  • 坚持长期规范治疗 。

  • 避免触发、诱发因素。

  • 学习了解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法。学习哮喘先兆、哮喘发作征象和相应自我处理方法。

  • 戒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概述

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简称。支管哮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产生,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症状,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病因

目前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它的发生既受遗传因素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1.遗传因素
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哮喘相关基因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第5、6、11、12、13、14、17、19、21号染色体可能与哮喘有关,具体关系尚未清楚,哮喘的多基因遗传特征为:外显不全;遗传异质化;多基因遗传;协同作用。这就导致在一个群体中发现的遗传连锁有相关性,而在另一个不同群体中则不能发现这种相关。
2.变应原
(1)变应原  尘螨是最常见的变应原,是哮喘在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发病因素。常见的有4种,即屋尘螨,粉尘螨,宇尘螨和多毛螨。屋尘螨是持续潮湿气候最主要的螨虫。真菌亦是存在于室内空气中的变应原之一,常见为青霉、曲霉、交链孢霉等。花粉与草粉是最常见的引起哮喘发作的室外变应原。本植物(树花粉)常引起春季哮喘,而禾本植物的草类粉常引起秋季哮喘。
(2)职业性变应原  常见的变应原有谷物粉、面粉、动物皮毛、木材、丝、麻、木棉、饲料、蘑菇、松香、活性染料、乙二胺等。低分子量致敏物质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高分子量的致敏物质可能是通过与变应原相同的变态反应机制致敏患者并引起哮喘发作。
(3)药物及食物添加剂  药物引起哮喘发作有特异性过敏和非特异过敏两种。前者以生物制品过敏最常见,而后者发生于交感经阻滞剂和增强副交感神经作用剂。食物过敏大多属于I型变态反应,如牛奶、鸡蛋、鱼、虾蟹等海鲜及调味类食品等可作为变应原,常可诱发哮喘患者发作。
3.促发因素
(1)感染  哮喘的形成和发作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最常见的是鼻病,其次是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冠状病毒等。
(2)气候改变  当气温、湿度、气压和空气中离子等发生改变时可诱发哮喘,故在寒冷冬季或秋冬气候转变时较多发病。
(2)吸烟  香烟烟雾(包括被动吸烟)是户内促发因素的主要来源,是一种重要的哮喘促发因子,特别是对于那些父母抽烟的哮喘儿童,常因吸烟引起哮喘发作。
(3)环境污染  与哮喘发病关系密切。诱发哮喘的有害刺激物中,最常见的是煤气(尤其是SO2)、油烟、被动吸烟、杀虫喷雾剂等。烟雾可刺激处于高反应状态的哮喘患者的气道,是支气管收缩,甚至痉挛,致哮喘发作。
(4)精神因素  患者紧张不安、情绪激动等,也会促使哮喘发作,一般认为是通过大皮层和迷走神经发射或过度换气所致。
(5)运动  哮喘患者在剧烈运动后诱发哮喘发作,常表现为咳嗽、胸闷、喘鸣,听诊可闻及哮鸣音,多数患者在一小时内可自行缓解。有些患者虽无哮喘症状,但运动后诱发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6)药物  有些药物可引起支气管哮喘发作,主要有包括阿司匹林在内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含造影剂,或交感神经阻断剂等。
(7)月经、妊娠等生理因素  不少女性哮喘患者在月经前3~4天有哮喘加重的现象,可能与经前期黄体酮的突然下降有关。
(8)围生期胎儿的环境  妊娠9周的胎儿胸腺已可产生T淋巴细胞,且在整个妊娠期胎盘主要产生辅助性Ⅱ型T细胞(Th2)因子,因而在的微环境中,Th2的反应是占优势的,若母亲已有特异性体质,又在妊娠期接触大量的变应原或受到呼吸道病毒特别是合胞病毒的反复感染,即可能加重其调控的变态反应,以至出生后存在变态反应和哮喘发病的可能性。

临床表现

1.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出现反复发作的胸闷、气喘、及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在发作前常有鼻塞、打喷嚏、眼痒等先兆症状,发作严重者可短时间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有时咳嗽为惟一症状(咳嗽变异型哮喘)。在夜间或凌晨发作和加重是哮喘的特征之一。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有些症状轻重可自行缓解,但大部分需积极处理。
发作时出现两肺散在、弥漫分布的呼气相哮鸣音,呼气相延长,有时吸气、呼气相均有干啰音。严重发作时可出现呼吸音低下,哮鸣音消失,临床上称为“静止肺”,预示着病情危重,随时会出现呼吸骤停。哮喘患者在不发作时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
2.哮喘的分期: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临床缓解期是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平,并持续3个月以上。
3.哮喘的分级: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控制水平分级;急性发作时严重程度分级。

检查

1.变应原检测
有体内的变应原皮肤点测试验和体外的特异性IgE检测,可明确患者的过敏症状,指导患者尽量避免接触变应原及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
2.肺功能测定
主要有通气功能检测、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和峰流速及其日变异率测定。是评估现场控制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有助于疾病确诊。
3.胸部X线检查
多无明显异常。但哮喘严重发作者应常规行胸部X线检查,注有无肺部感染、肺不张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的存在。
4.其他
中嗜酸性粒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计数、呼出气NO(FeNO)可评估与现场相关的气道炎症。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临床分期、分级及检查应作出确诊。

治疗

1.治疗目的
应该积极进行治疗,争取完全控制症状。保护和维持尽可能正常的肺功能。避免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关键是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坚持长期治疗。
2.药物治疗
根据其作用机制可分为具有扩张支气管作用和抗炎作用两大类,某些药物兼有扩张支气管和抗炎作用。
(1)扩张支气管药物  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
(2)抗炎药物  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色甘酸钠和尼多酸钠、抗lgE单克隆抗体抗组胺药物。
3.长期治疗
哮喘的治疗药物根据其在哮喘长期治疗中的地位,又分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
(1)控制药物  或称为维持治疗药物,指需要长期每天使用的药物,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抗炎作用使哮喘达到并维持临床控制。
(2)缓解药物  或称为急救药物,指按需要使用药物,这些药物通过迅速解除起到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
(3)控制分级  治疗应以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基础,根据其控制水平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4.免疫治疗
哮喘是变态反应性疾病,故免疫治疗在哮喘中占有一定地位,免疫治疗分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
5.急性发作的处理
6.特殊类型哮喘的处理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什么是哮喘?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为什么会得哮喘?

怎么知道得了哮喘?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哮喘?

医生是怎么诊断哮喘的?

哮喘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怎么治疗哮喘?

哮喘有哪些危害?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怎么预防哮喘发作?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检查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