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毒血症

概述

毒血症是全身感染的一种类型,是指病原菌在侵入的人体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后,只有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循环,病原菌不入血。外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例如白喉破伤风等。

病因

病因是各种致病细菌感染人体,产生大量的外毒素进入人体的血循环。外毒素是蛋白质,主要在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释出,产毒菌多为革兰性菌,少数是革兰性菌。

临床表现

毒血症的临床表现与致病菌所产生外毒素相关。例如白喉,白喉杆菌本身一般不侵入血流,但被吸收的外毒素则可与易感的组织结合,在临床上引起各种表现,如心肌炎、软腭麻痹、声嘶、上腺功能碍等。例如破伤风,其病原菌为破伤风杆菌,其产生的破伤风痉挛毒素造成破伤风特有的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症状。

检查

毒血症作为全身感染的一种类型,其验室检查多见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在病原菌侵入的人局部组织处可取材获取细菌学据。如白喉于假膜与黏膜交界处取材,涂片染色后镜检可查获白喉杆菌。破伤风起病后原有的感染灶可能已经愈合,所以一般无法做细菌学检查。

诊断

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病原菌及其毒性代谢产物向全身播散引起全身毒血症状,常有发热,可伴有全身不适、肌肉酸痛、食欲下降、恶呕吐腹胀腹泻头痛淡漠、烦躁、谵妄昏迷贫血脾大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心肌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肾衰等表现。而全身感染临床上常分为毒血症、菌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几种感染类型。
1.菌血症
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通过血循环途径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例如伤寒早期有菌血症期。
2.脓毒血症
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机体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例如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常导致多肝脓肿、皮下脓肿和肾脓肿等。
3.内毒素血症
革兰阴性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释放出大量内毒素致病的一种感染类型。

治疗

1.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
2.病原治疗
包括针对性的抗毒素治疗及抗生素治疗。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