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点医院
-
详细介绍
北京协和医院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临床医学研究所, 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临床学院;也是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之一。北京协和医院是综合实力出众的三级甲等医院,自1921年建院以来,始终拥有一支以优秀的临床医学家、医学教育家和医学科学家为骨干的专业队伍。医院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医、教、研、管全面发展,以多学科的综合优势享誉海内外。 2002年,北京协和医院与邮电总医院合并重组,形成东、西两院区布局,使北京协和医院的工作面积超过17万平方米,开放住院床位达1836张,日门急诊量超过12000人次,年住院人数达30000人次以上。 医院现有在职职工3966人,其中正副教授及相应职称人员544人,有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4名。医院在中华医学会各专科分会担任名誉及正副主任委员职务的有28人,北京市重要学会担任名誉及正、副主任委员职务的有37人,81人担任64种核心杂志的正副总编及名誉正、副主编职务。 作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临床医学研究所,医院注重临床科学研究。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49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3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02项。近五年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000余篇。 作为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临床学院,在临床教学上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和特色,强调"三基、三严",注重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和素质教育,把能力培养放在首位。住院医师制强调在临床实践中学习的理念,是医院毕业后教育的核心制度。多年来医院为全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医学人才,给各地输送了大批学科带头人,为中国现代医学事业进步发挥了独特作用。 医院现有在职博士生导师70人,硕士生导师190人,博士点13个,硕士点21个。有6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14个二级学科住院医师培养基地,14个三级学科专科医师培养基地。每年接收来自全国各地进修医师近600名,进修护士近300名。 医院科室及特色简介 医院现有54个临床、医技科室。其中6个特色专科:风湿免疫科、普通内科、肿瘤内科、血管外科、整形外科、乳腺外科于2008年6月全面迁往西院区,形成了西院区"大专科、小综合"的特色。 医院的综合优势首先体现在科室齐全,专科设置在全国医疗机构中具有代表性,多个学科在国内同学科中排名居前。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有:内科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麻醉学、骨外科学、妇产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参与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有:药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外科学(心胸外科);此外,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外科学(普外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有外科学(普外科)、临床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和眼科学。其次,国内领先的中心实验室、临床药理中心、实验动物中心和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内分泌重点实验室共同组成医院大型科研平台。 获奖情况 近年来党和政府授予医院许多荣誉,二十余年来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3项,省部级科研奖130余项。 1992年和2004年分别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1998年被评为全国百佳医院、全国模范职工之家;1999年和2004年分别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先进集体;2003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集体、首都五一劳动奖状、北京市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首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集体、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2004年荣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2006年、2007年分别荣获首都文明标兵单位称号。仅2008年就获得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奥运会特别贡献奖、抗震救灾医药卫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竞赛金奖、首都"双十佳"人民满意医院等光荣称号。 其他 协和人将在"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鼓舞和鞭策下,用团结协作的精神、奋力拼搏的干劲、开拓创新的智慧、勤奋灵巧的双手,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一流榜首"的国家级医院而努力奋斗! 详细介绍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是由日本政府提供无偿援助,中日两国政府合作建设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医院。1984年10月23日开院,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领导。中日友好医院于1993年被评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建筑面积18余万平方米(含在建面积),现编制床位1500张(含在建床位),设有68个临床、医技科室,附设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及培训中心。 医院拥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优秀的中青年医务工作者,现有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近600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人员700余人。目前有博士研究生导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200余人,先后培养了数千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2001年被列为中央保健基地医院,同时是北京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等临床医学院;2003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单位之一;中日友好医院从2004年12月起,率先实行365天无假日门诊;2006年被认定为北京市A类定点医疗机构,全市医保参保者均可前来就医;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定点医院,唯一收治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中高级官员等的定点医院,同时承担了国家体育馆("鸟巢")的奥运医疗保障任务,出色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受到表彰;2010年,医院被中国医院协会授予"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称号。 科室及特色简介 消化内科是我院重点科室之一,现有主任医师7名、副主任医师6名,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生导师4名。消化内科由门诊、病房、微创治疗组、内镜中心、实验室组成,年门诊量10万余人次,设有病床53张、年收治病人1500余人。拥有面积达620m2的大型内镜诊疗中心,每年内镜诊治患者超过15000例次,中心制定了严格的内镜消毒制度,配有先进的内镜消毒系统,避免了2次污染。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硬化和套扎治疗、消化道息肉电切术、消化道早期肿瘤粘膜切除术、胰胆管造影及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贲门失弛缓症水囊扩张治疗及消化道(食管、十二指肠、大肠、胰胆管等)狭窄扩张和支架置入、超声内镜诊断等在国内均属先进水平。实验室,从事本学科各个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工作。现承担国家、军队、北京市等研究课题及基金10余项。 骨关节外科不仅系统诊治关节外科各种疾病,而且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骨坏死临床与研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形成了一系列有中日友好医院特色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骨坏死超过2000例,由李子荣教授创立的骨坏死与关节保留重建中心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国内诊治骨坏死疾病知名单位之一。人工关节置换术已积累了大量的病例,有丰富经验。郭万首主任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有超过70例的经验,获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各种截骨手术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国内独家采用股骨近端截骨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最早引进胫骨近端截骨治疗膝骨关节炎技术。以关节镜为主要手段的微创检查与治疗方法得到广泛应用,率先开展了膝关节盂唇损伤的影像学诊断和关节镜治疗方法,关节韧带的镜下检查与修复重建是常规手段。 泌尿外科是我院的优势学科,由门诊、病房、膀胱镜室、体外冲击波碎石室、尿动力学室、微创治疗中心以及肾移植中心组成,常设床位37张,年门诊量40000余人次,住院1000余人次,手术量800余例。我科技术力量雄厚,对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拥有一支包括主任医师7人(其中3人为硕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2人的医疗队伍。科室拥有进口泌尿系检查台、高清电子腹腔镜、单孔腹腔镜、数字电视内腔镜监视系统、双极等离子电切系统、电子尿流动力学检测仪、纤维输尿管镜、纤维尿道膀胱镜、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机、钬激光治疗仪、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等众多国际先进的医疗设备。我科作为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承担着大量的教学、科研任务。泌尿外科是北京市泌尿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器官移植首批准入单位。 获奖情况 医院承担着20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曾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 其他 展望未来,医院将围绕"打造一个品牌、实现两个满意、增强三种意识、倡导四种氛围、建立五个体系"的战略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患者至上,文明行医"的办院宗旨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把医院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以疑难疾病、危急重症诊治为重点,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医院而不懈努力。 详细介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创建于1958年2月24日,是北京市卫生局直属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是首都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也是北京市医疗保险A类定点医疗机构。2004年年底,中铁建总医院正式划转北京市并入我院,正式命名为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我院是2008年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定点医院。 医院现为一院两址(本部和京西院区)。医院总占地面积10.28万平米(本部5.08万平米;京西院区5.2万平米),建筑面积21万平米(本部15万平米;京西院区6万平米)。床位1910张(本部1410张;京西院区500张)。固定资产171950万元。职工近3600人(本部2800人;京西院区800人)。年门急诊量约250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约50000人次,手术约18000例。 医疗特色学科 呼吸病学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心脏病学学科、泌尿病学学科、职业病与中毒医学学科、高压氧医学学科、器官移植学科、急诊医学学科、危重症医学学科、病理产科、检验医学学科,其中多个被确定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北京市医学重点学科或北京市医学重点扶植学科。具体如下: 呼吸病学科的优势领域: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肺血栓栓塞症、COPD与肺心病、睡眠呼吸障碍与呼吸控制异常、吸烟与健康问题。 心脏病学科的优势领域:融心内科、心外科为一体,具有较强的心血管介入优势。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手段先进,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具有较强实力,冠脉外科发展较为迅速,心力衰竭治疗系统化,并建立多层次生命网络,改变服务观念。 泌尿病学科的优势领域:以肾移植为重点,辅有100台血透机的透析中心。普泌专业设有相关重点发展的亚专业—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增生、尿控。 高压氧学科的优势领域:全国最早拥有高压氧舱。目前设施先进,CO中毒救治等居国际之首。 职业病与中毒医学学科的优势领域:拥有40余年的发展历史,拥有北京市职业病与中毒医疗中心、北京市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和国家化学中毒救治基地临床部。 急诊医学学科的优势领域:国内首创并率先执行A、B、C三区接诊及救治机制,是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急诊医学教育合作项目培训基地和北京市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危重症医学学科的优势领域:拥有内科ICU体系、外科ICU体系、急诊监护体系及新生儿、神经外科、心外等专科ICU体系。 器官移植学科的优势领域:已完成肝移植、肾移植、心脏移植和肺移植、胰岛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脾细胞移植等,是全国器官移植种类最多的医院之一。 实验医学学科体系:拥有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北京市基因诊断实验室、北京市法医物证鉴定实验室、医院检验科、各专科实验室。 病案学科的优势领域:拥有北京市病案质量控制中心,修订病案书写模式(病案图谱)、实用病案管理手册、运行病案管理流程—四级病案网络制度,是《中国病案》杂志社所在地。 详细介绍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原名日坛医院,1963年增设肿瘤研究所,此后又相继建立了河南林州、江苏启东等肿瘤高发防治现场。1983年迁至北京市东南龙潭湖畔。正式更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院所是建国以来第一个肿瘤专科医院,是亚洲地区最大的肿瘤防治研究中心,也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院所集肿瘤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全方面进行肿瘤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的研究。1996年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 院所学科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是国家级标志性肿瘤专科医院;具有放射治疗、外科、内科以及介入治疗、生物治疗等多种肿瘤治疗手段,在肺癌、肝癌、胰腺癌、大肠癌、乳腺癌、宫颈癌、食管癌以及头颈部肿瘤、恶性淋巴瘤等方面的诊治水平位于国内前列,在肿瘤基础研究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医院设有肿瘤内科、肿瘤外科、放射治疗科等12个临床科室以及影像诊断科、检验科、核医学科等11个医技科室,拥有高能量双光子加速器、调强适形放疗、PET-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核磁共振仪、肿瘤射频热疗、影像指导下的直线加速器、流式细胞仪等先进的仪器设备,万元以上设备2000余台。新病房楼的环境达到国际水平,国内一流的专家达到百人以上,特需病房充满人性化服务,优先照顾海外同胞及国际友人。全院设计床位1198张; 年门诊量50万余人次,年住院量3万9千余人次,年手术1万3千余台次。在岗职工155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者250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医科院名医4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73人。 院所还是全国肿瘤专业人才的重要教育基地,承担着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及国内外进修生的教学任务。现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点9个,硕士点11个,博士导师67人,硕士导师159人。建院五十多年以来,共培养博士后28人、博士研究生465人、硕士研究生627人以及进修生4700余人。 院所注重科学研究。设有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基础研究室4个,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中心2个,并设有为科研、临床服务的中心实验室。建院五十多年来,共获科研成果180余项,其中60%为部级以上成果奖,食管癌的现场防治研究被评为1995年全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院所也是全国肿瘤学术交流中心,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肿瘤学临床医师考试中心、中国癌症基金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中华肿瘤》杂志、《中华放射肿瘤学》及《抗癌之窗》杂志等均挂靠在我院。 院所誉满海内外,国际交流广泛,已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埃及、伊朗、文莱等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与日本、韩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蒙古、越南、泰国、新加坡等国建立了联盟关系,进行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活动。院所全体职工时刻以"团结、奉献、敬业、创新"的院训为守则,全心全意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服务,为新世纪攻克癌症而努力奋斗。 详细介绍
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于1976年建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无锡市肿瘤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苏州大学医学部第四临床医学院;也是南京医科大学、苏州大学、徐州医学院硕士点。苏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临床肿瘤和分子生物研究所、无锡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无锡市胸心外科治疗中心、无锡市核医学诊疗中心设在该院。 医院开放床位1029张,年门急诊量60万余人次,出院病人2.8万余人次,拥有内、外、妇、儿、眼、耳鼻咽喉、口腔、麻醉、肿瘤、病理、影像、检验、中心实验室等48个临床医技科室和24个病区,其中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5个,市医管中心重点发展学科2个。医院以肿瘤综合诊治为主要特色,拥有肿瘤外科(包括胸部、腹部、头颈等)、肿瘤放射治疗科、肿瘤内科、肿瘤妇科、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科等完整肿瘤诊疗体系。年收治各类肿瘤患者1.7万余人次,占出院总人次的56.56%,其中年放射治疗近19万野次,肿瘤手术例数3168人次,化疗人数7937人次。 医院有职工1020名,高级职称人员154名(其中省级学会委员24名),博士25名,硕士141名。近三年,医院荣获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市级科技成果奖18项,省、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39项,SCI收录论文22篇,获国家专利14项。承办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24项。医院拥有西门子PET/CT、CT、MRI、DSA、ECT、LA、彩超、大型生化分析仪等先进诊疗设备。 近三年来,医院主要工作数量、质量、效率指标逐年上升,均达到三级甲等医院质量标准。主要经营业绩指标呈逐年快速增长态势。江苏省三级医院综合评价指标位于全省综合医院前列。 医院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江苏省用户满意服务明星单位、江苏省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无锡市政府优秀产学研合作项目一等奖、无锡市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详细介绍
百色市人民医院座落在美丽的右江河畔,傍倚风景秀丽的百色森林公园和体育广场,繁华的广州街和东风市场,周围是商业经济、文化体育中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医院始建于1928年,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是桂西一所规模宏大、设备齐全、技术雄厚、环境优美、服务优质,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是全国首批"明明白白看病"、"医疗优质高效"和"绿色医疗环境"百姓放心示范医院,是广西第一家通过ISO9001:2000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地市级医院,是百色市临床医学人才小高地建设单位。 现有职工1500人,有正副教授109人,设有61个职能、临床和医技科室,全院开放病床1020张,年门诊量30多万人次,年住院病人2.3万多人次,年手术量1万多人次。拥有磁共振、螺旋CT、大型C臂、数字胃肠X线机、电视胸腹腔镜、脑室镜、ECT、X-刀、直线加速器、后装治疗机、模拟定位机、前列腺电气化镜、气压弹道碎石机、彩色B超、高压氧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体外震波碎石机、血透机等万元以上先进设备800台。开展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颅脑微创手术、各种腔镜微创手术等50多项科研成果分别荣获国家、自治区、市科技进步奖。各项医疗业务指标达到部颁标准,其中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9.1天,治愈好转率为97.7%,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为96.6%,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为98.8%,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为99.5%,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为97.6%。 长期以来,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的宗旨,不断加强医院科学管理,注重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强化医德医风建设,促进了医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先后被自治区、百色市授予"自治区首届职业道德先进集体"、"文明医院"、"文明单位"、"百色市职业道德十佳单位"、"园林绿化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17层现代化宾馆式住院大楼,每个病房都有空调、彩电、电话、壁柜、卫生间、冷热水供应和中心吸氧、中心吸引等设施,病房通风明亮,清洁干净。 详细介绍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原解放军第一七七中心医院)诞生于1947年, 2004年3月,更名为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是一间集医疗、教学、预防、保健、康复、科研为一体的大型全民综合性医院。医院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展开床位800余张,开设45个科室、51个专业;现有医务人员1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等高职称、高学历人才300多名。 我院拥有一批价值2亿元的高新尖医疗设备,包括菲利普多排螺旋CT机、数字减影机、核磁共振、CR、高能电子直线加速器、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HIFU)、ECT、高压氧舱、全自动血液生化仪、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血液透析机、全套外科腹腔镜及内窥镜系统等。病房拥有中心供氧、中心吸引、中央空调。作为承担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任务的应急后备医院,由省政府投资2亿元建设的应急医疗病区,已于2007年6月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 我院近年来在专科技术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在肿瘤治疗方面,开展了三维适形放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近距离治疗、全身照射、半束照射、大面积不规则野照射等先进放疗技术,治疗全身各部位适合放疗的各类恶性肿瘤;肾移植技术无论在病例数还是人/肾存活率都位于全省前列;创伤外科在断指再植,尤其是复杂特殊类型断肢(指)再植、多指完全离断再植、肢(指)体多平面离断再植、小儿断指再植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作为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在华南地区第一个设立的微创外科培训中心,外科腔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普外、肝胆、妇科、骨科、心胸外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等手术领域,部分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无关供体的脐血移植、HLA不全相合的异基因移植等专业技术也已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我院具有较强的医、教、研能力,2001年成为中山大学博士后流动基地,2002年通过了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基地评审,2004年通过了南方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评审,2005年相继成为南方医科大学、南华大学、广东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科研立项亦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5年来,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军队科技进步奖等奖项数十项;获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国家以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0余项;在省级以上医学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共计1000余篇。 在医院的就医环境逐步改善,医疗、教学、科研能力逐年提升的同时,我院的文化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医院把行风建设视为医院生存发展的生命线,2005年,医院向社会公开承诺要建设一所"不收红包的医院",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涌现出了以全国劳模血液科主任王玲同志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医务工作者。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摄制了以我院王玲同志为原型创作的电影《生死托付》,作为向建党85周年的献礼影片在全国范围内上映。2007年5月,王玲同志还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目前,医院正以建设"让党和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医院为目标,朝着信息网络化、服务优质化、专科特色化、设备现代化、管理制度化、环境生态化、应急保障快捷化方向大步迈进。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石榴岗路1号 邮编:510317 电话:020-89168114(总机) 网址:www.gd2h.com Email:xwg177@126.com 详细介绍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成立于1955年12月19日,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央政府建设的第一所大型中医医院。是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医院现有工作人员1200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6名,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著名专家27位;主任医师、研究员72人;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127人;博士导师32名、硕士导师89名。 设有内、外、妇、儿等临床科室32个;临检、影像、核医学、药剂等医技科室10个;基础医学、临床及药剂等18个研究室。拥有心血管、血液病、老年病、中药药理学等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级重点学科;心血管分子生物学、血液细胞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中药复方药物代谢动力学等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老年病科、心血管科、血液病、脾胃病科、肺病科、肿瘤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单位;血液病实验室、心血管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级重点研究室,中药药理实验室为科技部规范化实验室。医院编制病床525张。设心血管科、老年病科、血液科、呼吸科、消化科、神经科、内分泌科、肾病科、血管外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儿科、骨科、高干病房、ICU、CCU、肿瘤科、风湿病科等20个病区。 配备有核磁共振、螺旋CT机、彩超、流式细胞仪、X光诊断机、同位素扫描仪、多导生理仪、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7621台(套),其中百万元以上设备37台(套),设备总价值2亿6千万余元。病房设有中心供氧,负压吸引、心电监护及骨髓移植无菌层流间等医疗设备。 在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出血性及缺血性脑病、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老年性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妇科不孕症、女性性功能障碍,更年期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病、阴道炎、外阴白斑;小儿肺炎及病毒性感染、小儿肾炎、小儿厌食、癫痫、多动症、遗尿;淋巴结核、肛肠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疹、痤疮、银屑病;结直肠癌、肺癌;偏头痛、肩周炎、颈椎病、脊柱关节病等多发病及难治性疾病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详细介绍
"本仁恕博爱之怀,导聪明精微之智,敦廉洁醇良之行"——"创建中央医院记"碑文(1918年1月27日)中寥寥数字,为身处首善之区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原北京中央医院)留下了连亘九十二载的历史印迹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中国人自行筹资建设和管理的第一家综合性西医医院,创建于1918年,最初命名为"北京中央医院",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任首任院长。 92年发展历程,是中国医学进步的见证。医院成功进行了亚洲第一例、世界第四例异体同基因骨髓移植,诞生了中国第一支乙肝疫苗和中国第一台体外震波碎石设备,为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经过92年的艰苦创业,医院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大学医院,成为我国重要的医疗诊治、医学教育、医学研究中心。医院现有床位1448张,设有39个临床科室、18个医技科室;拥有血液内科、心血管内科、骨科、妇产科、眼科、泌尿外科、儿科、皮肤科、风湿免疫科、肾内科10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血液病研究所、肝病研究所、关节病研究所、应用碎石研究所4所北京大学级研究所;拥有11名中华医学会各学科分会主任委员和候任主任委员,步入学科领域的国家级第一方阵 医院承担着繁重的医疗任务,仅2009年医院全年门、急诊量1,621,517万人次,急诊量147,120人次,出院病人总数42,821人次。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肝移植、肾移植、白血病、关节置换、胃肠道肿瘤、恶性骨肿瘤保肢化疗、妇科恶性肿瘤、脊柱功能重建、骨与关节损伤、胸部微创手术、视网膜玻璃体手术、血液透析、快速心律失常、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眼底病、突发性耳聋等领域的诊断治疗均处全国领先水平。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目前承担着长学制医学生、研究生、专科医师等16类别1800余位学员的教学任务。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北京市级教学名师2名,北京大学医学部桃李奖获得者10名,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百余名。外科教学团队获得"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医院拥有教学设备齐全的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图书馆。并在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网络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创新地完成了临床综合思维模拟面试系统、临床教学质量实时监控系统、临床医学网络助学助教系统等体系,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临床医学教育模式。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示范区,国家级特色专业示范点;设立有"中国医师协会临床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 并且通过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香港外科医学院联合认证,正式成为"普通外科专科医师培训中心"。医院拥有《外科学》、《麻醉学》、《眼科学》、《妇产科》4门国家级教学精品课程;近年来取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1项,教育部质量工程国家级教学称号12项。 医院科研技术力量雄厚,设有总面积约900平方米、科研设备总价值近千万元的中心实验室及900平方米的动物实验室作为全院科研课题和实验动物教学的主要基地。2009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等重大课题在内的科研项目108项,已获得研究经费10,040万元,发表SCI论文90篇。近年来,医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1项。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大学医院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主持创建了"医疗卫生服务合作共同体"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以信息化建设为纽带,将中心医院(大学医院)有机融入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形成新的"X+X整合型"健康服务链,为共同体居民提供到从健康维护、慢病管理、疾病诊治所需的各项服务,促进医疗资源有效配置。同时医院从内部挖潜,将现代管理理念融入医院建设与管理领域,创新性构建文明服务缺陷管理体系,全面实施医院资源计划系统(HRP,Hospital Resource Planning),积极参与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试点、"医院医疗资源精细化管理"试点、"临床路径电子化管理示范项目"试点、"社会志愿者志愿服务"试点、"基础护理"试点、"电子认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等12项医改试点工作,促使医院自身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和发展。 92年悠久历史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传承着历久弥新的医院文化,蕴含着希望和憧憬。在新时期,全院职工秉承"本仁恕博爱之怀,导聪明精微之智,敦廉洁醇良之行"的院训精神,在医院前进的征程上承载生命的嘱托,铸就医学的丰碑,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详细介绍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始建于1898年,饱经沧桑,历经德占、日占、民国以及新中国四个历史时期,是一所省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山东省东部区域医疗中心。 目前,医院共有四个院区,规划总床位达4300张,其中市南区江苏路16号本部开放床位1480张,位于崂山区海尔路59号的东区开放床位700张,位于开发区五台山路1677号的黄岛分院规划床位1500张,位于烟台海阳市的海阳分院开放床位620张。医院设有临床科室67个,医技科室27个,研究室(所)18个,拥有全国重点学科、省市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30个、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1个,是临床医学、护理学一级学科博士专业学位、科学学位培养单位,设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医院现有职工50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00余名,博士生导师51名,博士300名,硕士980名,留学归国人员百余名。有各级各类学术专业委员会主委、副主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和泰山学者岗位特聘专家,中青年重点科技人才等近200名。 医院拥有先进的门诊楼、病房楼和现代化的继续教育与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及数字化图书馆,以及PET-CT、3.0T磁共振、宝石能谱CT、256层极速ICT等国际一流设备,总值达10.9亿元。医院在急危重症抢救、疑难危重病会诊、腔镜微创技术、介入诊断和治疗、器官移植、干细胞诊断与治疗、医药生物技术诊断与治疗等领域具有鲜明技术特色。 以"博学慎思,笃行亲民"院训为指导,医院深入开展了"三百爱心工程"等惠民医疗服务和卫生强基、援边援外工作,探索建立了集团化发展模式,成功构建了惠及农村、城市社区群众的医疗集团纵向服务网络。 医院东区从2007年1月开业,以心血管病诊疗、微创外科治疗、肿瘤诊疗、妇儿生殖医学健康、急救等为重点和特色,下设27个临床科室和8个医技科室。一大批蜚声省内外的资深专家为前来就医的患者提供高水平的诊疗服务。 黄岛分院是一所按照三甲水平建设的现代化综合性院区,于2011年7月正式开业。为进一步方便病人就诊,在门诊区域分别设置了急救医学中心、儿科疾病诊疗中心、腹部疾病诊疗中心、泌尿系统疾病诊疗中心、骨骼运动系统疾病诊疗中心、胸部疾病诊疗中心、心脏大血管疾病诊疗中心、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中心、康复医学中心及五官疾病诊疗中心等14个中心及综合内科,使病人的诊治流程更加科学、合理、规范、便捷,形成了黄岛分院的一大特色。在此基础上,包括51名博士生导师在内的所有知名专家、教授轮流到分院坐诊、查房、手术,保证了分院医疗和管理水平与本部的统一。 & 2004年11月,烟台海阳市人民医院并入医院成为海阳分院,在文化、品牌、管理、技术等方面与本部全面对接,使老区人民在家门口就能够以县级医院的费用享受到省级医院的优质服务。海阳分院围绕"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方向,形成了腔镜微创、心脑血管介入诊疗、肿瘤放疗、血液透析、急危重症监护抢救等技术特色,成功开展了消化内科ERCP技术、显微神经外科技术、骨科双侧髋关节置换及关节镜技术、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技术等新技术、新项目。 为了打造高水平的区域医疗中心,四个院区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充分利用百年老院的文化、品牌、人才、技术优势,在管理上实行医疗质量统一、物资配备统一、文化理念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科学整合、打造优势学科群,使不同院区做到各具特色、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各项优势医疗卫生资源的综合效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 寻芳陌上花如锦,折得东风第一枝。在这"十二五"蓝图徐徐展开的重大历史时刻,全体青医附院人坚持文化立院、科技强院、人才兴院的发展理念,乘着医改东风,正朝着建设"数字化医院管理,人性化医疗流程,高水平科技创新,低成本高效经营"的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和现代化研究型医院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详细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创建于1956年10月。医院199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评定为“国际爱婴医院”,1994年被总后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评定为“三级甲等医院”,1996年、1998年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全军临床药理基地,2003年获批准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8年临床航空医学实验室被批准为全军后勤重点实验室。医院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专科专病中心、1个全军医学研究所、8个全军医学专科(专病)中心,形成以临床航空医学、皮肤、正骨、肿瘤放疗为重点,中医、血液病、小肠疾病、泌尿微创、医学心理等特色学科协同发展的格局;有10个二级学科成为国家和北京市住院医院规范化培训基地:内科、外科、影像、药学、耳鼻喉、皮肤、医技、病理、麻醉、口腔。
医院编设52个专业科室,临床、医技科室齐全,实际展开1400张。编制员额1079人,现有总人数1923人。全院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76人,博硕士以上学历人员316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0人,有2人在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任副主任委员,2人在军队和北京市医学会专科分会任主任委员,28人次在军队和北京市医学会专科分会任副主任委员。2011年,医院门、急诊总量153万人次;收治各类病员2.7万余人次,临床初确诊符合率、基础护理合格率、院内感染率等主要医疗、护理质量指标全部达到国家质量年标准。医院占地总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拥有PET-CT、640层CT、双源螺旋CT、高低场核磁、DSA、2微米激光等高端医疗设备,总价值近5亿元。
从2008年到2012年,医院与广播电视媒体(国家广播电台、北京广播电台)创建了《百姓健康大讲堂》、《直播中国》等健康科普直播节目,共有5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直播,共播出健康讲座110期;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各类健康类节目播出了医学科普专题片346期;还通过报刊类媒体对院内健康讲座进行预告和科普宣传,如糖尿病足、婴幼儿保健、生殖与男科、心血管治疗、肿瘤防治等健康讲座,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推动了群众医学科普水平的提高。
详细介绍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在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锦江万里桥头,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医学城,她就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 追溯历史,华西医院起源于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基督教会1892年在成都创建的仁济、存仁医院;1914年,华西协合大学建立医科,将其作为教学医院。1937年抗战爆发,中央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燕京大学、齐鲁大学内迁成都,与华西协合大学联合办学办医;是时,华西坝大师云集,名家汇萃,盛况空前。1938年7月,组建“华大、中大、齐大三大学联合医院”。1946年,华西协合大学新医院在现址建成,简称大学医院或华西医院。 1950年,新中国人民政府接管华西协合大学,1953年,华大经院系调整为四川医学院,医院更名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1985年四川医学院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医院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10月,四川大学与华西医科大学强强合并,随后学院/医院更名为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 经过120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学院/医院已发展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的综合性研究型临床医学院及教学医院;1990年被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评定为三级甲等医院。 医疗方面,华西医院是当今全世界单点规模最大的医院,中国西部疑难重症诊疗的国家级中心,医疗水平处于全国先进行列。医院占地1173亩,业务用房面积50余万平方米,开放床位4300张,职工7800余人;设38个临床科室(另有4个综合病房),10个医技科室。2011年门诊量3554895人次,出院病人173021人次,手术93913台次,平均住院日9.63天;各项医疗质量效率指标持续保持强劲上升态势。在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2010年、2011年、2012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评估中有24个专科进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和2010年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和最佳医院排行榜上,以综合得分71.45和81.59连续两年名列全国第二,临床最佳专科声誉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二。 在2008年汶川8级地震抗震救灾中,作为离震中最近的国家级大型综合医院,华西医院承担了复杂危重伤员的救治中心、灾区医院的技术支援中心和省外医疗队后勤保障中心的重任;救治危重伤员数量最多,救治成功率最高,创下世界重大灾难医疗救援史上的许多奇迹,被媒体誉为抗震救灾医疗战线的中流砥柱,被温家宝总理赞誉为“不仅有崇高的道德,而且有精湛的技术”;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英雄群体”的称号。 & 2012年4月5日,华西医院上锦院区(成都上锦南府医院)在成都高新西区尚锦路253号正式开业,一期设开放床位650张。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模式,上锦院区试行由社会资源投资建设,公立医院管理运营的探索实践;业务上上锦院区作为华西医院及其学科的延伸,医疗、教学、科研与华西医院本部实行一体化运行管理,所有从业人员全部由华西医院选派,制度、标准、规范、流程均与华西医院一致,医疗水平质量和华西医院总部完全一致。 教学方面,华西临床医学院是中国著名的医学学府和高等医学教育的国家级示范基地。学院起源于1914年华西协合大学医科,是由美、英、加等国教会完全按西方医学教育模式建立的医学院,毕业生除授本校学位外,同时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是中国西部最早授博士学位的学院之一。1988年,获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办临床医学7年制,2004年获教育部批准办临床医学8年制。 学院现有高级职称专家836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人才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长江学者6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11名、博士导师180名、硕士导师321名。拥有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资格;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1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近年主编出版教材169本,其中获高等教育精品教材8部;在教育部2008年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临床医学排名全国第5,中西医结合排名全国第3。研究生教育设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4个,有博士学位点33个,硕士学位点34个;现有在站博士后42人,在读博士生485人,硕士生1114人,港、澳、台籍学生及外国留学研究生37人;毕业研究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篇。本科教育设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医学技术、康复医学5个专业(系),教研室16个;全日制在读本科学生2523人,港、澳、台籍及外国留学本科生368人。建院以来,学院形成了“严谨、勤奋”的教风和学风,坚持医学“精英、精致、精品”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科研方面,华西医院是中国重要的医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国家级基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1个,中心开放实验室29个;设有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国家新药、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GLP),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西药和中药GCP),国家化妆品安全性和功效性检验机构。 近年来,获得包括国家“973”、“863”、“十五”、“十一五”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计划项目1000余项,最近五年获得科研项目经费总额近10亿元;1999年以来获各级政府科技奖130余项;申请专利150余项,获专利授权11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名列全国医疗机构前茅,其中被SCI和MEDLINE收录和表现不俗科技论文连续多年名列全国第一;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和2010年度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上,连续两年以科研得分20分名列全国第一。有9种学术期刊在院,均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学术期刊,其中3种被MEDLINE数据库收录。 管理方面,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实践中不断创新管理运营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了一系列改革,为学院/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在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历次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2008年荣获亚洲医院管理金奖一项,2011年荣获亚洲医院管理金奖两项,是中国大陆医院荣获该奖项次数、项目最多的医院,管理水平和发展业绩获得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赞誉;近10年来,每年均接待数以百计的大中型医院管理者的参观访问。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在诗圣杜甫留下千古绝句的万里桥头,华西人坚守 “关怀、服务”之理念,坚持 “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之精神,遵循“厚德精业、求实创新”之院训,高扬“为祖国奉献、为事业创意、为团队进取”之核心价值观,不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科学发展,象诗圣吟颂的那艘万里船一样,冲出夔门,奔向大海,向着更高远的目标,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现任院长:石应康教授,党委书记:郑尚维教授。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外南国学巷37号 邮编:610041 详细介绍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创建于1957年,是我国最早的整形外科专科医院,是中国整形外科事业的摇篮。医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北京西山八大处,占地10万余平方米,是一座中国古典式的园林建筑群。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整形外科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现有职工499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250余人。医院开设病床320张,每年完成各种整形美容手术3万余例。开设的门诊有普通整形外科、现代美容外科以及十余个特色中心:唇腭裂中心、耳整形再造中心、颅颌面外科中心、颌面整形中心、体形雕塑吸脂中心、瘢痕综合治疗中心、乳房整形美容中心、尿道下裂治疗中心、妇科整形中心、面颈部整形美容中心、烧伤整形治疗中心、鼻整形再造中心、四肢整形再造中心、微创整形外科中心、美容整形急诊中心、毛发移植中心、激光美容中心、口腔医学美容中心、注射美容中心、体表肿瘤诊疗中心,并在市区开设平安门诊部和北京医科整形美容门诊部。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成立于1978年,2007年扩建后设有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组织与免疫化学实验室、动物实验室和解剖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干细胞、组织工程,体表器官先天性畸形以及创伤修复。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医院,也是整形外科学、麻醉学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博士和硕士培养点,口腔临床医学硕士培养点,同时还是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整形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及进修生培训基地,有博士、硕士生导师33人。已培养博士、硕士生300余人,进修生2000余名。是《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的编辑出版单位、中华整形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单位、北京市整形美容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主任委员单位,还是北京市医疗整形美容业协会委员挂靠单位。 医院具有雄厚科研力量,2006年以来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8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4项,获得国家专利91项,发表SCI论文300余篇,核心期刊发表文章700余篇。医院与国际整形外科学界有着广泛的联系,近年共接待国际整形外科专家200多批,举行大型国际学术会议16次,每年有大批国内整形外科同仁来院参观访问和讲学。 目前医院正为实现建设国家一流的整形外科人才培养基地、科研基地、疑难杂症诊治基地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详细介绍
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位于雄伟壮丽的泰山脚下,是泰安市医疗、教学、科研及预防保健中心,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医院始建于1948年,经过60余年的发展,目前编制床位1900张,年门诊量100余万人次,年出院病人6万余人次,年手术1.6万人次。医院设有58个临床、医技科室,拥有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7个省级重点卫生专业,18个泰安市重点、特色专科,8个科技研究机构。1993年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2012年获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第一次再认证。 医院现有职工2710名,其中高级职称卫生技术人员400余人,博士后5人、博士研究生46人,硕士研究生460余人。有19人为国家级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有167人为省专业委员会委员,其中省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36人,36人为泰安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43人为硕士生导师,14人为泰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4人为泰安市“151岱下英才培养工程”首批培养对象,27人被评为泰安市首批“泰山医学家”。 医院配有万元以上先进设备1400余台(件)。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成形及支架放置术、腔镜微创手术、肝脏移植术、肾脏移植术、胰肾联合移植、骨髓移植术、干细胞移植术、二代试管婴儿、单克隆抗体临床应用、脊柱矫形手术、肩膝关节镜手术等新技术。全院放射介入治疗每年8000余例,其中心脏介入达1100多例。腔镜手术每年近3600例,均达省内同级医院先进水平。 多年来,医院坚持“质量立院、科技兴院、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工作方针,大力加强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后勤社会化和医院文化建设,推动了医院建设发展,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医院被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誉为“泰安模式”向全国推荐,提出“南学清远(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北学泰安(泰安市中心医院)”,先后有8000余家医疗卫生单位来院考察学习,为国家卫生改革做出了贡献。医院新的领导班子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紧紧围绕医疗质量、服务质量、人才队伍、名院名科等工作重点,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致力于打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学习型、创新型、质量型、服务型医院。 详细介绍
襄阳市中心医院(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是目前襄阳市医院规模最大、医疗设备最全、诊疗环境最优、技术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一家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医院。同时,医院还是国家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的湖北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爱婴医院” 、“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湖北省区域性医疗中心”和“鄂西北毗邻地区疑难疾病诊疗中心”,综合实力名列湖北省医疗行业“十强”。 医院始建于1949年7月1日,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现有在岗职工1987人,卫生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的85%以上,医院拥有一大批优秀技术人才,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者300余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正、副教授25名,武汉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5名,其他院校兼职正、副教授86人,硕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319人,博士、博士后6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5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4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市政府专项津贴专家10人。 医院现开放病床2000张,设43个病区,50多个专科,年门诊量85万人次,年出院病人6.5万人次,病床使用率平均在100%以上,年手术1.6万台次,固定资产10.9亿元。除本部外,医院还设有万山分院和传染病分院,并托管了“襄阳中心医院汉江医院”。 医院先后有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妇产科、眼科、检验医学部、耳鼻咽喉科、儿科、麻醉科、肿瘤科、护理、影像科等24个科次、13个科室以雄厚的实力成为省级重点专科,另有市级重点专科20多个。 近5年来,医院有100余项科研成果通过评审,其中达国际先进水平10项,居国内领先水平85项,国内先进水平12项,并有多项科研成果荣获省、市科技奖励,每年在各类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医院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院等多所院校的教学医院,并承担多所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医院每年接受进修、实习生500余人。 医院先后被湖北省委授予“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党委”称号,被省卫生厅评为“示范医院”、“湖北省三级优秀医院”;1998年以来连续三次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连续五次被评为“省级最佳文明单位”, 还先后荣获“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湖北省消费者满意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详细介绍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原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38年,坐落于范西路36号,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急救和健康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设有石家庄市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心等3个市级中心,石家庄市重症肌无力研究所等9个市级研究所。烧伤整形科等13个省市医学重点(发展)学科.医院以弘扬琼芳精神,护航百姓健康为己任,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国家级爱婴医院”、全国改革创新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医德医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医院总建筑面积为79300㎡,开放床位1300张。现有行政职能科室21个,临床医技科室58个。职工2047人,其中高级职称329人,中级职称396人。年门(急)诊60万人次,出院人数4.5万人次,手术1.3万余例。 医院专业专家轮流做客石家庄电台《健康新元素》栏目为听众讲解相关健康知识及治疗新技术,至今已开展3年;在《石家庄日报》、《燕赵晚报》和《燕赵都市报》分别开设“健康专栏”,共计100余期;在河北数字移动电视的“健康信息港”栏目不定期推出医院专家的健康提醒。与石家庄市电视台合作联合录制52期《名医面对面》节目。宣传养生保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受众到2600余人。在每年科技活动周中组织专家进行健康讲座及义诊活动。为市民进行健康咨询义诊,进行心电图、B超、血压、血糖等检查项目,为5000余名市民发放健康知识材料,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 详细介绍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华医院)诞生于1939年4月1日,是云南省成立最早的省立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2008年被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评为云南省唯一的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是国家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基地”、“优秀临床教学基地医院”、“云南省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基地”。 医院现有在编职工202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839人,硕、博士32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2人;高级职称专家413人,中级职称人员895人;国家和省级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1人、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和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30人;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10人。 医院开放病床2145张,科室设置齐全,年总诊疗人数达200万余人次,出院人数为6.0万余人次,手术30000余台次,平均住院日10.67天。63个医疗业务科室中有国家级示范基地及培训中心9个、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14个、云南省创新团队3个、云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7个、云南省内设研究机构24个。近5年来,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715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十余部。获各类科技进步奖82项,获各类科研基金项目243项。 “十一五”期间,医院确立了“外延拓展,内涵提高,集团化发展”,建设“昆华医疗集团”的奋斗目标。在太平镇征地493亩,建设集医疗、科研、教学、老年康复医学为一体共3300床的“新昆华医院”,力争三年内建成。另外,接受社会捐赠87亩土地,规划建设1000床位的“世纪金源医院”;整合社会医疗卫生资源,与“红云红河集团”、“省干疗院”联合成立“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红云医院”、“温泉医院”;积极参与社区医疗服务,开设“金牛门诊部”、“省委机关门诊部”等;“昆华医疗集团”建成后总床位将超过6000床。 详细介绍
全国文明单位——福建省肿瘤医院位于福州市晋安区福马路420号,西连市中心区,东倚国家名胜古迹——鼓山风景区,医院占地140.6亩,现有建筑面积11.67万平方米,是福建省唯一的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康复和培训于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医院。在历届省委、省政府和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医院于1979年筹建,1984年收治病人,1986年11月12日正式挂牌开院,1997年被国家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评为三级甲等肿瘤医院,1998年被国家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为“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药理实验基地”。2001年成立省肿瘤研究所合署办公。福建省癌症中心、福建省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福建省抗癌协会、福建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福建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福建省肿瘤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中心、福建省肿瘤化学治疗质量控制中心、福建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临床及专业教研室和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均挂靠在福建省肿瘤医院。 经过25年的努力,医院在医疗技术、设备、服务、环境、人才培养、医疗管理和医院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医院编制床位1600张,设有28个临床科室、23个病区、10个医技科室和9个肿瘤基础研究室。编制1298人,现有职工1539人,卫生技术人员1100人,其中正高职称63人,副高职称101人,博士、硕士123人,教授、副教授35人,博士、硕士生导师3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于2010年底开工建设的肿瘤诊疗中心大楼,计划投资4.8亿元,面积7.8万多平方米,设床位1150张,竣工后将极大地缓解群众“看病难、住院难”问题。 医院重视学科建设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强化肿瘤综合治疗和技术创新,形成了以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内科化疗、干细胞移植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生物治疗、射频消融治疗、介入治疗和热疗等为特色的肿瘤综合治疗体系。近年来,医院完成科研课题80多项,其中省级项目32项,厅级项目45项,获省部级和省级相关行业科技成果奖60多项。发表医学论文2000多篇。主编出版《常见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指南与实施》、《福建省肿瘤登记报告工作指南》、《鼻咽癌》、《腹膜后肿瘤》、《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福建省胃癌高发现场病因研究》、《福建省恶性肿瘤地图集》、《常见恶性肿瘤病理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彩色图谱》等10多部专著。主办和承办了全国胃肠肿瘤微创外科高峰论坛暨胃肠肿瘤腹腔镜手术新进展学习班、全国肝癌学术大会、近距离放射治疗国际会议、全国鼻咽癌学术大会、全国肺癌学术大会、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医学大会、全国肿瘤化疗学习班、全国肿瘤医院管理学术研讨会等60多次国际和全国肿瘤学术研讨会。 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形势下,立足自身实际,我院率先进行了人事制度岗位设置、主诊医师负责制的诊疗运行模式、内部流程管理优化、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等一系列医院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 详细介绍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国家级三级甲等心血管专科医院,还是国内唯一一家集医疗、科研、预防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国家级心血管病的医疗诊治、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中心。
医院本部占地面积54881m2,现实际建筑面积70716m2,租赁建筑面积20000m2。现有职工2551人,设有内科、外科、影像3个临床管委会,14个心血管病临床诊疗中心,8个科研机构,23个行政党群处室,37个病房,19个手术间,2个一站式复合手术室,11个介入导管室,11个ICU,实际开放床位967张。医院配备了血管造影机、64排螺旋CT等与世界接轨的医疗、科研设备。
医院是世界最大心脏病诊治中心之一和全国心血管疾病诊疗的国家级临床中心,以诊治各种复杂、疑难和重症心血管病而享誉国内外。2011年,门急诊量49余万人次,收治住院患者近4.2万人次,心血管外科手术量10107例,冠脉介入治疗10649例,双双突破万例,成为世界仅有的手术量突破万例的特大心脏病中心。医院还以单纯性冠脉搭桥死亡率连续6年保持在1%以下、畸形程度超过法四的复杂先心病死亡率保持在2%左右、心脏移植生存率5年达 87.6%、PCI手术指标始终保持国际领先水平等一系列技术质量继续名列全国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首位。在2010年度北京地区18所三甲医院评比中,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搭桥和急性心力衰竭三种疾病死亡率最低、一个月内再住院率最低,急性心肌梗死和冠状搭桥两种手术质量与费用之比最优,显示出了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在“2010年度中国最佳医院及最佳专科排行榜”中,医院获得最佳专科排行榜心血管病专科第一名和胸心外科专科第一名。
医院设有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从事心血管疾病诊治的临床中心。
冠心病中心目前是国际大型、国内最大的专门从事冠状动脉及冠心病研究与诊疗的临床机构,开展了国内首两例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等新技术,现已成为国际上著名的一流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经桡动脉PCI(TRI)治疗中心。心律失常中心是我国专门从事心脏电生理检查、导管射频消融和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的的中心,开展了带有家庭监护功能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全球首款“可接受核磁共振检查的起搏器植入术、房颤个体化步进式消融术等新技术,是国内最大规模的国际大型心律失常研究和临床医疗机构。高血压中心在继发性高血压鉴别诊断研究方面处于国际先进地位,开展了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等新技术,是国内最大的外周血管病介入中心。肺血管病中心在肺动脉高压、肺栓塞和右心功能等各种肺血管病的研究和治疗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已经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成人外科中心是全世界最大的成人心脏外科中心之一,以外科治疗各种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律失常为主,开展了国内外众多的心脏手术“第一”,如全国第一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第一例非体外循环下心脏跳动下CABG、胸腔镜辅助下CABG、杂交技术等一系列新术式,大大提升了复杂疑难的心血管疾病救治能力。心脏移植、心室机械辅助已成为急重症和晚期心脏病外科治疗一种常规治疗手段,心脏移植年均40余例,是我国单中心年心脏移植例数最多的医院,患者中长期存活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小儿外科中心是全球最大的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心,开展法洛氏四联症、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肺动脉瓣闭锁、右室双出口、复杂先心病 “无异体血输注” 心内直视手术、复杂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半心室矫治术、自体肺动脉瓣二尖瓣位替换术(ROSS II手术)、双向Glenn术等各种手术,婴幼儿复杂畸形手术比例、成功率、手术治疗效果稳步提高,双动脉根部调转手术(DRT手术)、Hybrid技术等最新手术技术和术式应用的成功率均跨入国内外先进行列。血管外科中心是全国最大、世界较大的主动脉外科中心之一,开展了大量主动脉弓部替换术、象鼻手术以及复杂主动脉弓部病变的一站式复合技术、常温非体外循环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球扩支架治疗主动脉缩窄病变手术等高难度手术,在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方面处在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医院还一直承担大量国家干部保健和外宾就诊任务,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内外知名人士的高度赞扬。
医院坚持医疗科研并重的发展方向,是中国重要的心血管疾病科学研究的国家级基地。现拥有1个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心血管病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心血管病基因与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等3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和中心实验室、病理与生理实验中心、动物实验中心等3个面向全国开放的技术平台。近些年来,医院主持了国家“七五”以来的大部分攻关项目和“973”、“863”、“十一五”等重大项目。“十一五”期间实际到位科研经费4亿余元,年均8037.9万元,特别是2011年,医院科研到位经费超过1.2亿元。获得成果奖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1项,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三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全年主编学术著作12部,发表科技论文共334篇,其中发表被SCI收录论文126篇,最高影响因子是14.429,影响因子大于5的共有16篇,平均每篇文章的影响因子为2.89。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1年公布的数字,2010年国际论文被引用篇数中阜外医院在全国医疗机构中,排名第5位;2001-2010年国际论文累计被引用篇数中,排名第12位;2010年国际会议论文数量中,排名第8位。
医院加强心血管病预防和健康促进工作,积极发挥着心血管防治领域“国家队”作用。医院已经构建了涵盖全国的高血压社区防治网络,形成了覆盖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40个县区级单位的2500余家社区服务中心(占全国社区机构1/10 )防控网络,扩大管理患者300万,并培训了一支2.5万名基层医师防治队伍,促进高血压规范化治疗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医院与北京市西城区、海淀区、丰台区以及首都机场医院进行合作,采取双向转诊与健康管理、专科培训与技术输出两种合作方式,使大医院的“大医生”走进社区,培训、指导社区医生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形成了“前筛基地”、“后疗基地”、“健教基地”。医院积极打造全国心血管疾病咨询平台,出版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及《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为阐明我国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趋势、防治策略及措施研究做出了显著贡献。
医院是全国著名心血管人才国家级培养基地,享有心血管领域“黄埔军校”的美誉。医院现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299人,包括正高职称131人,副高职称168人。其中,高层次人才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级及省部级突贡专家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高端学科带头人与团队有“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专项科研计划支持人才有“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6人,新药创制重大专项1人,卫生行业科研专项1人。设有内科学(心血管病)、外科学(胸心外科)、影像医学与核医学、麻醉学、遗传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7个教育部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点。自1977年恢复招生起,医院共培养36名博士后、681名博士、655名硕士及12855名进修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1970-2009年中,60%的全国心脏中心的主任在阜外进修学习过,医院共输出了477名的心血管病专业技术骨干,为全国各省市的30家心脏中心输送了心脏外科主任,极大提升了我国心血管疾病整体救治水平。
医院具有广泛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与美国国家心肺血研究所、英国牛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以及美国克利夫兰心脏病中心等世界著名大学和国际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交流关系,聘请了十几位全球心血管领域享有极高声誉的顶级专家为名誉教授。医院还与加拿大、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及世界卫生组织开展课题合作,为提升我国在国际心血管病领域的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几年,医院按照新医改的要求,开展了“医院领导下的医疗工作病房主任负责制和学科发展中心主任负责制‘双轨制’”、“综合绩效奖励机制”等改革,为心血管病患者提供了优质安全便捷的医疗服务。医院在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北京市卫生局历次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医院连续多次获得首都卫生系统文明单位称号,先后被评为首都卫生系统双十佳人民满意医院、首都卫生系统文明单位标兵。还培养出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首都健康卫士等一大批“阜外”精英,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2010年8月,落户阜外医院的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正式宣布成立。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医院将继续坚持“用‘心’守护健康”的核心理念,遵循“敬业、仁爱、求实、攀登”的“阜外”精神,以病人为中心,创新关键医疗技术,加强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和病人特点的治疗及预防指南与标准,培养合格优秀的心血管人才,为打造心血管病医学技术知识传播、生产、转化与应用的综合型国家级中心而努力奋斗!详细介绍
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是一家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健康体检管理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为海南省首批(1995年)评审高分通过,及2011年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省内第一个通过复审的三级甲等医院,2004年医院全面通过ISO9001:2000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海南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非直属)。是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2009年指派协和医院、阜外医院、整形医院等五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直属医院帮扶的“西部地区”医院,是武汉同济医院帮扶的定点医院。现作为北京阜外医院海南心血管技术培训中心,海南省唯一一家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的“肾脏移植中心”、国际“微笑列车”治疗唇腭裂定点医院和海南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手术慈心之旅”定点医院。
医院不断加大医疗设施建设,近年投入近2亿多元配置名牌进口设备628台:如CT(四台);核磁共振、数字胃肠X光机二台、数字化X光照片机(三台),大C臂X光机(二台);高能直线加速器(放疗机)、后装放疗机、模拟定位机、CT-Sim激光定位系统;四维彩超(8台);生化分析仪(日立7600和奥林巴斯2700)、化学发光仪、药物浓度测定仪、核医学扫描仪(ECT);脑电图、动态肌电图、动态血压监测仪,24小时血糖测定仪;超声波刀、钬激光、2微米激光、弹道碎石机、高倍手术显微镜、颅脑超声手术刀、脑立体定向仪;各学科腹腔镜、关节镜、胃镜、肠镜、胆道镜、胸腔镜、经皮肾镜、纤维输尿管镜、膀胱尿道镜、宫腔镜等设备,先进而齐全,为临床医疗技术的开展、医疗质量的提高、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医院在省内率先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显微外科手术、微创腔镜外科手术、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术、阴茎再造术、舌再造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可控制"Y"型膀胱术、脑部立体定向手术、消化道早期癌内镜下外套管切除术、生殖医学、女性内分泌疾病诊疗等先进技术。
目前,优势的医疗技术,如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成功救治、各学科微创腔镜手术、器官移植、骨髓移植、“试管婴儿”技术、脑出血微钻孔引流术、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颅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搭桥、心脏多瓣膜置换、显微颅脑手术、椎骨置换、股骨头置换、无创CT心导管造影、唇腭裂整形修复等医疗技术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医院重视专科建设和新技术的应用,作精作强每一项技术,以点带面,扩大优势。保持对核心学科投入的同时加强发展新技术和专病专治,快速发展了微创腔镜外科、器官移植、骨髓移植、干细胞康复治疗、生殖医学、唇腭裂整形修复等专项技术,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专科、肝炎专科、糖尿病专科、甲状腺专科、乳腺外科、头颈颌面专科、脂肪肝专科等。
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抓好医疗质量。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积极开展科研,不断引用新技术,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医院各专科与国内一流医院合作,得到帮扶,更优更好的为伤病员服务,加速医疗技术提高同时定向培养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引进具有丰富经验、来自知名大医院的专家,并加快培养中青年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和吸收年轻博士、硕士加强后备力量,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多个学科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海南省农垦总医院始建于1952年,现已发展成为医疗集团,有总院、结核病医院(筹建)和乌石分院等占地面积800余亩,卫生厅批准床位共1800张。总医院是海南省农垦医疗中心,总院位于海南省府海口市,占地面积530亩,分总院、东湖院区和海垦门诊部三个院区。总院院址名称:海口市白水塘路48号,四面环路,东西南北各有大门分别直通中央大道、中央西路、椰海大道和白水塘路。总院毗邻海口市一中高中部、景山中学和海口市120指挥中心,年门诊量431186人次,年出院病人数37420人次,年住院手术量11117例。医院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具有花园式医院的美誉。东湖院区位于海府路10号,与海口宾馆、海口市25小学相邻,设有各专科门诊、急诊科(有重症监护病房)、综合外科、综合内科、妇产科和儿科住院,开放床位120张。
医院专科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现有临床二级学科36个;其中大临床学科有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骨病骨伤科、肿瘤“四合一”综合治疗系统(肿瘤外科、内科、放疗科、介入治疗科)、妇产科、内分泌、康复科、呼吸内科、感染科、泌尿外科、肾内科等。
全院在职职工2058人,其中高级职工243人,博士研究生12人,硕士研究生98人,硕博士研究生导师6人,获国家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和海南省优秀专家及515层次人才19人。
医院各临床科室设有健康科普普及小组,通过宣传栏、科普卡片、健康教育处方、院报、专题讲座、街头宣传、电视、报纸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宣传保健常识、儿童计划免疫程序、常见传染病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高脂血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识。详细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公共卫生学院),由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管理学科与基础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于2002年4月22日合并组成。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与专业调整,学科现有公共事业管理和预防医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涵盖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流行病与卫生统计、环境与劳动卫生及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学科拥有10个教研室(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环境与劳动卫生学、预防医学、卫生政策与管理学、卫生信息与管理基础、医药营销学、卫生法学、社会医学、医学心理学和全科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行政隶属新华医院)、儿童与少年卫生学组及上海市医疗保险培训中心。近年来,学科逐步形成了结构合理且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全职教职员工53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1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6人;聘任附属临床医院高级职称人员6人作为学科兼职教师。流行病学与附属瑞金医院联合培养临床流行病学博士研究生;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与安泰管理学院联合培养医院管理博士研究生。
学科设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学(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和医药营销3个本科专业。卫生事业管理专业1987年开始招生,医药营销专业2004年起招生,预防医学专业2007年起招生。现已培养卫生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386人。联合招收医院管理学博士生9人,与瑞金医院联合招收临床流行病学博士生6人。学科已培养博士3人、硕士60人。目前在校本科生239人,博士生12人,硕士生24人。学科除承担卫生事业管理、预防医学和医药营销专业的专业课,同时还承担了全校本科、研究生、成人教育等的公共课教学任务。学科毕业生分布在上海及全国各地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疾病控制中心,相当部分已成长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
近三年来,学科承担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等各类科研课题101项。在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9篇。主编和参编教材49部、专著5部,有10人次担任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教材的主编、副主编和编委。形成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流行病学以及环境卫生学三个重点发展学科,其中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社区卫生服务、农药污染与生殖健康、重金属污染与儿童发育以及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和艾滋病同伴教育等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
学科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与美国哈佛大学、波士顿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利兹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等著名院校同类学科建立了教学与科研合作关系。近年来,数十名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留学生来学科进行学术交流。
详细介绍
1.医院概况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始建于 1976年,是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是集医、教、研于一体,预防、治疗、康复相结合的肿瘤防治研究中心。
院 (所 )是国家肿瘤学重点学科;教育部、北京市恶性肿瘤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是北京抗癌协会、北京癌症康复会的挂靠和依托单位;近 ⒛ 位专家担任中国抗癌协会、北京抗癌协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的主要领导以及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
我院致力于乳腺癌、胃癌、肺癌、结直肠癌、肝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妇科肿瘤、头颈部肿瘤、骨肿瘤以及恶性黑色素瘤等各种肿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倡导多学科协作,整合各科室医疗资源,成立了乳腺癌、淋巴瘤、肝癌和胃癌等单病种协作组,为患者提供规范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院 (所 )于 2010年被批准为教育部 “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研究所设有 8个研究室,1个中心实验室,1个临床实验室。建所以来,围绕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特别是胃癌、乳腺癌癌变机理的研究、肿瘤预防与控制研究、肿瘤易感性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研究及肿瘤生物治疗研究等主要科研方向,开展了大量基础和应用研究工作,在肿瘤学基础理论研究、常见主要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胃癌、食管癌高发区现场的预防干预研究等领域均有创新与领先的成绩,在国内外颇具影响。主持和承担了 “ 国家科技攻关” 、“ 863”、“ 叨3”、“ 98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及北京市和其它部委的重点科研项目,己获市部级以上科研成果 100余项,发表论文 2800多 篇。
我院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2010年-2013项年共承担 144项药物类或医疗器械类临床试验,其中27项为国际多中心研究。
2.医院规模 :
全院现有在编职工 108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1035人,占 95%,高级技术职称人员215人,博士生导师32人,突贡专家 3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26名;国家杰出青年 3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2名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3名 ;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 5名 ;北京市科技新星人选 17名 。入选北京市医学领军人才 1名 ,学科带头人9名 。学科带头人及业务骨干中90%以上为留学 (研修)归国人员。
医院于 1997年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现有病床 700张,26个临床科室,26个病区,13个医技科室。年住院人数 2.3万余人次,年门诊量 28万余人次。患者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港澳台以及东南亚等地区。
3.医院开展健康科普工作情况介绍:
我院应患者之需,2004年起开办 《 健康大讲堂》两年多来,内容不断丰富,以 乳腺癌预 防、早诊、治疗 、康复 ,新技术进展为基础 ,逐步发展到了胃癌 、肝癌 、肺癌 、大肠癌 、食管癌 、淋巴瘤等十多个瘤肿的科普知识以及营养、康复、肿瘤综合治疗等相关内容 。讲座范围也扩展到政府机关 、部队大院、知名大学课堂,听众也从患者为主逐步扩展到关心健康的普通人群 。 目前 ,己成为我院每月固定的活动 ,已举办近 100余 场 ,听众数万人次。专家们贴近患者需求的讲解和现场咨询使听众受益匪浅。
2006年开始 ,我们与 《 癌症康 复》杂志共 同创办了健康大课堂栏目,刊登专家讲座的主要内容,使健康大讲堂走向了全国各地甚至海外,使更多没有机会亲临健康大课堂的读者 ,只要拥有一本杂志 ,就如 同走进健康大课堂 ,既能得到科学防癌的正确理念 ,又能得到科学规范诊治的相关知识 。足不出户就能得到北京肿瘤医院权威专家的科学指导。
健康大讲堂这个具有鲜明特色 ,真心为大众健康服务的工作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中 国癌症基金会从 2006年 起 ,为健康大讲堂提供专项资助 ,旨在将权威 、科学的肿瘤预防科普知识惠及到更广泛的公众 ,使更多的人们能掌握肿瘤预防、早诊的科普知识 ,为更广大的民众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
详细介绍
1.医院概况 :
安阳市肿瘤医院(河南省科技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建于1972年,是党和政府在食管癌高发区建立的国内首家食管癌防治基地,是全国建院最早的地市级肿瘤专科医院和全国第一批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建院四十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现已建设成为一所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大型肿瘤专科医院。安阳市肿瘤防办、安阳市肿瘤研究所、安阳市抗癌协会挂靠医院合署办公。医院长期和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挪威国立肿瘤医院、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保持高层合作,并相继成立了中挪(国际)合作乳腺肿瘤诊疗中心、北京大学肿瘤中心食管癌临床科研基地、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等。我院为医科院肿瘤医院和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联合进行的食管癌诊疗情况调查定点单位。
胸外科是我院的重点科室,共有五个病区,256张床位,近三年以来,每年食管癌手术约2300佘台,开展各种食管癌、肺癌及纵膈肿瘤手术等疑难复杂手术。 胸外科多名专家先后担任囯家级、省级各专业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主任委员等。
病理科以规模大、设备先进、技术水平高闻名遐迩,每年接收标本超过了 2 万例,其中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标本2500佘例。经过四十佘年的积累,现保存食管良性、恶性病变及癌前病变标本、蜡块、切片、涂片等27万份,为食管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病理素材。
医院拥有肿瘤早期普查车一辆,配备了独立的清洗消毒系统、动力系统、空调与通风系统及50英寸平板电视和滚动字幕显示屏,实现了登记、初筛、化验、胃镜检查、清洗消毒、健康教育一体化,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在我国尚属首辆。 由于早防早治观念的普及,我院胸外科早期管管癌手术比例由上世纪90年代的 3. 5%上升至现在的12%。
医院先后获国家级科技成果5项,省级科技成果15项,市级科技成果奖45项等。
2.医院规模 :
医院位于洹河之滨,占地面积100亩,现有职工1306人,其中高级职称130 人。设有28个临床科室和9个医技科室,开放床位1200张,年手术7000余台,其中食管癌手术2300佘台,累计完成食管癌手术70000佘例。门诊人次54972人,病床使用率为91.7%。
3.医院开展健康科普工作情况介绍:
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科普示范网络建设,构建科普示范网络体系, 建立了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等科普设施。
定期举办各类培训班。针对员工举办过“核与放射事件及突发急救技能培训”,“工作场所职业危害评价应用技术”等,釆取讲授、案例分析、互动、情景演练、小组讨论、参与性培训、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进行培训;针对患者举办了100多场“健康大讲堂”,主讲人由医院重点科室主任,为院内患者、社区人群,机关单位的人群,讲解关于肿瘤的基础知识和做好基本的预防、保健等。
发放宣传资料。充分发挥我院的专科优势,编制肿瘤防治知识,年均发放5千佘份图文并貌宣传资料。广泛张贴科普知识宣传海报,悬挂宣传横幅,营造科普宣传的浓厚氛围。科普志愿者积极总结经验,完善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增强广大医务工作者终身学习、科学发展、团队教育的理念,以达到个人素质明显提高、科普队伍整体不断增强的目的。
举办义诊咨询活动。每年举办社下乡义诊活动20余次,安排内、外、 妇等科专家到社区和定点乡村进行义诊。年制作展板40多块儿,资料近2万份。 利用赶集、街圩日向周边群众发放宣传手册。
详细介绍
1.医院概况 :
南通市肿瘤医院为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一所全民所有制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 创建于1972年,是国内创建较早、规模较大的地市级肿瘤专科医院之一。2010年医院通过 “三甲医院评审”,成为江苏省内两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之一。
医院科室设置齐全,设置临床、医技科室18个,开放25个病区。病理科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肿瘤研究中心与病理诊断中心为南通市临床医学中心,放疗科、肿瘤内科、影像科、 肿瘤护理、肿瘤外科和麻醉科为南通市医学重点学科,妇瘤科为南通市医学重点建设专科,检验科为南通市临床重点专科,药剂科、核医学科为南通市临床重点建设专科。
医院拥有PET-CT、医科达Synergy等进口直线加速器3台、1. 5T核磁共振、64排螺旋CT、CT模拟机、DSA、ECT、肿瘤专用健康体检车等设备,建成覆盖医疗、服务、 管理全过程的大规模、一体化的医院信息系统、LIS、RIS和PACS系统、电子病历、电子 处方、门诊电子叫号系统、医院网站、电子阅览室、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医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301医院等上级医院,与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纽约威彻斯特医学中心、德州理工大学、中科院上海生物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等科研机构,与南京医科大学、复旦大学、苏州大学等大专院校均保持着广泛的合作与交流,承担南通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六所院校的医疗、影像、 放射医学、检验、药学、麻醉等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及大中专生的带教及临床实习任务。病理科与南通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为南通大学承担病理学和临床肿瘤学专业教学任务。
2012年,医院承办了全国地市级肿瘤医院联盟成立暨首届管理峰会,11月份又召开了 联盟专题管理学术会议,2013年5月,院长,党委书记强福林当选为联盟首任主任委员。医院还成为江苏省“患者安全目标合格医院”,国家癌症中心“肿瘤患者服务中心”项目全国 13家启动医院之一,南通市慈善总会定点医院,建成全市唯一省级“放射防护去污洗消医 院”,2012年被江苏省卫生厅授予江苏省“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称号,在南通市属医 疗机构中首家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 )资格认定,医院的单病种多学科会诊制度被作为南通市两大体系建设品牌之一向全市推荐。医院的肿瘤诊断和治疗水平、品牌效应和核心竞争力正逐步增强。
2.医院规模 :
医院由南院和北院两部分组成,总占地144.2亩,现有建筑面积6.58万m2 ,南院新建病房综合楼2万m2已投入使用。2013年末,医院总资产4. 07亿元,净资产1.91亿元。
医院开放床位1200张,现有职工118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27人,高级职称244 人,中级职称374人,硕士博士以上学历人员13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江 苏省“333”人才8人,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对象3人,南通市名中医1人,南通市 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人,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13人,南通市医学重点人才15人。2013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各级科研立项33项,获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 一等奖1项,南通市科技进步奖4项,南通市新技术引进奖14项,发表论文238篇,其 中SCI收录25篇,中华系列16篇,核心期刊112篇。
建院近40年来,先后接诊400多万名患者,为近30万名患者提供了住院治疗。医院的医疗辐射面覆盖了包括江苏、安徽、山东、山西、新疆、甘肃等23个省市。2013年医院门 ,急诊量119655人次,出院病人数24885。
3.医院开展健康科普工作情况介绍:
医院近几年来大力开展健康科普工作,有一支由党办、团委及市场开发部人员组成的约 12人科普工作队伍,拥有注册科普志愿者150人。2013年度投入科普资金约20万,制作科普 走廊及展板52块,举办了 15场科普专题讲座,超过1600人到会听讲。在讲座会场及医院向 参会人员及患者家属发放科普资料48000余份。医院还开通电话热线,随时接待群众咨询。同时医院还与南通市广播电台联合开通肿瘤医学专栏,派出主任级别的医师录制节目,为大家做 科普宣传及现场答疑。
详细介绍
1.医院概况 :
徐州市肿瘤医院、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是淮海经济区唯一一所三级乙等肿瘤医院。医院同时又称为徐州市职业病医院、南京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徐州医学院教学医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国家中毒控制中心徐州医院。
医院目前占地1.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37万平方米,拥有万元以上先进诊疗设备300余台,开放床位1100张。现有在职职工1546人,其中高级职称210余人,中级职称37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70余人。医院设有21个病区、34个临床科室及11个医技科室,拥有徐州市中毒控制研究所、徐州市泌尿外科研究所、徐州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江苏大学徐州心血管病研究所4个研究所,设有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州会诊中心、徐州市微创技术中心、徐州市毒物检验中心、徐州市临床药学研究中心等4个诊疗中心和徐州市职业病诊断、职业病健康监护2个诊疗机构。
2013年,全年完成门诊工作量91.1万人次,同比增长9.3% ;出院病人数近3万人次,同比增长8.0%;住院病人手术7814例次,其中甲类手术例数1253例次,同比增长21.1%,实现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15.0%。
2.特色专科:
医院注重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医学重点学科,拥有肿瘤、乳腺、微创、心脏、高血压、中毒职业病、泌尿外、内分泌、骨显微外科等多个特色专科;其中,乳腺科、泌尿外科、肿瘤内科、职业病科、放疗科等5个科室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麻醉科、影像科、内分泌科等3个科室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医院与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国家肿瘤权威医院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国内知名专家定期或随时来院为患者诊疗。坚持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原则,开展肿瘤联合会诊工作,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专家担当首席专家,本院相关专业专家组成会诊团队,为肿瘤患者制定规范的个性化治疗方案。2012年组织肿瘤联合会诊1365例,其中门诊病例139例。建立了肺癌、甲状腺癌、喉癌、鼻窦癌、宫颈癌、卵巢癌、肝癌、淋巴瘤、胃癌、大肠癌10个徐州市常见恶性肿瘤单病种专家组;组织推出特色肿瘤联合门诊。形成了肿瘤的医、教、研、防于一体,采取肿瘤疾病的手术、放疗、化疗、介入治疗、生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多学科、多手段、多层次综合治疗方法,为各类肿瘤患者提供科学、规范、有效、个性化的最佳诊疗方案。
3.科研课题:
2012年,该院高血压科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建立了“难治性高血压诊断和治疗研究”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的合作。全年共有16项各级各类科研课题中标,《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征象与腋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生物标志物关系的研究》、《腹腔镜输入袢结扎胆肠袢式吻合术在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脊髓水平γ-氨基丁酸转运体-1基因沉默治疗神经病理性痛的研究》等6项课题通过市科技局成果鉴定,其中获徐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申报徐州市新技术引进奖9项,其中7项获奖。全年医技护人员发表论文115篇,其中中华医学系列论文5篇,SCI论文3篇,中文、科技核心期刊51篇。
详细介绍
1.医院概况 :
医院成立于1943年,时为中央卫生实验院、中央医院沙磁分院;1987年改建为重庆市肿瘤医院;1989 年经国家科委批准成立重庆市肿瘤研究所;1997年被评为国家三暨甲等肿瘤专科医院;2013年迎接了三甲 复评;2013年经重庆市编办批准成立重庆市癌症中心。
重点/特色科室有:肿瘤放射治疗科、乳腺肿瘤科、妇科肿瘤科、肿瘤内科;中医肿瘤科、头颈肿瘤科、麻誶科等。
国家三级甲等肿瘤医院,重庆市政府重点建设的十人公共卫生中心之一,国家级科研院所,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重庆节肿瘤防治办公室挂靠单位,重庆市肿瘤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重庆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校外培养基地,重庆市医疗保险恶性肿瘤特殊疾病确认与办 理医院。
2.医院规模 :
医院开放床位1300张,年门诊量30万人次,出院病人2.8万人次,年住院手术量 1.2万台、临床及医技科室31个、职工总数1400人(其中副高丟生142人,中级职称217人)。
3.医院开展健康科普工作情况介绍:
医院每年都利用三八妇女廿、世界癌症日、全国肿瘤宣传防治周等开展主题鲜明的系列癌症科普主题宣传活动。我浣肿瘤防治专家通过重庆电视台健康频道、各大媒体的健康大讲堂等健康栏目给市民宣讲防癌科普,进广场、走社区,2010-2012年,我院义诊服务达到16000余人次,免费发展各秤科普资料45000余 * 份。不懈的艰辛付出,肿瘤医院将抗癌理念传播到千家万户。
详细介绍
1.医院概况 :
江苏省肿瘤防治研宄所暨江苏省肿瘤医院是一全民所有制的i〔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其前身系1960年建院的江苏医院,1973年12月成立江苏省肿瘤防治研宂听,1991年增挂江苏省 肿瘤医院标牌,1995年首批通过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评审,2010年通过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 院复核,2010年成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现为全省肿瘤防、治、研、教、技术指导中心。是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放射肿瘤治疗学任委员单位,江苏 省医院协会肿瘤医院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同时也是江苏省抗癌协会挂靠单位。
肿瘤诊治学科齐全,肿瘤内科、放疗、肿瘤普通外科、肿瘤胸外科四大学科均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其中肿瘤胸外科2011年被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确定为国家级甫点临床专科,肿瘤内科2011年被 江苏省卫生厅确定为江苏省化疗中心,肿瘤放疗科为“135工程”重点学科。2010年经江苏省 卫生厅批准,研究所成立了江苏省乳腺癌临床研究中心、江苏省肺癌临床研究中心和江苏省肠 癌临床研究中心。研究所作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之一,同时也是江苏省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平台,在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方面有一定优势,为近百余种新药进行了临床研宄。2011年研宄所 临床肿瘤实验中心经江苏省科技厅评审成为了“江苏省恶性肿瘤多学科联合诊治技术服务中 心”,主要开展与肿瘤诊治相关的分子标志物的筛选和检测工作,为实现肿瘤个体化治疗、探索肿瘤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和研宄平台。同时研宄所还是江苏省肿瘤临床检验中 心、江苏省肿瘤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和江苏省放射治疗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挂靠单位。综上所述,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的学术中心均设置于我所内。
研究所诊疗设备齐全,近几年来,根据肿瘤专科医院的特点,配备了包括全身多排螺旋CT、E-CT、MRI、DSA、CR医学影像诊断系统、医用高能电子直线加速器、钴治疗机、多叶光栏(MLC)、二维TPS、高能超声聚焦刀、冷冻治疗系统、热疗治疗系统等一批具有当代领 先水平的高科技诊疗设备。
近三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848篇,其中SCI论文156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 各类科研课题115项,荣获省部级及以丨:科技成果奖12项,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奖21项, 其中2010年“乳腺癌规范化综合诊治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201^年“肺癌外科综合诊治体系 的建立与临床推广应用”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肺癌微创综合诊疗体系的建立、 临床基础研究和应用f广” 2012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医院规模 :
研究所占地面积47.7亩,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核定床位858张,实际开放床位1115张, 2013年医院总收入为14.598403亿元,2013年门诊病人204866人次,出院病人40830人次, 住院手术量7630人次。研究所设置职能部门22个?,设临床医学、诊断医学科室15个,基础医 学研究室6个。研究所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结构合理。通过几代人的知识和经验 的积累,聚集了全省肿瘤基础研究、肿瘤临床医学最大的专家群体,同时为省内外培养肿瘤专业人才数千名。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135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38人,高级职称264人, 中级职称36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省级医学领军人才2人,重点人才5人,省 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省“333”人才24人次,其中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人,现有硕士 以上学历人员245人。江苏省医学会、江苏省医院协会、江苏省抗癌协会各专科分会主委、副主委27人次。
3.医院开展健康科普工作情况介绍:
江苏省肿瘤医院,同时挂牌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作为全省及周边地区的肿瘤防治中心, 开展多种形式的抗癌防癌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防癌意识、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科学健康知识,从而进一步推动抗癌事业以及科普工作的健康发展。
1、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动员全院职工积极参与,在全院上下营造一个建康科普的良好环境。 充分发挥肿瘤专家集聚效应,在肿瘤诊治中全程融入肿瘤知识的普及工作,使更多的人民群众从肿瘤预防着手,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意识。
2、建立落实肿瘤科普的宣传网络,全方面利用互联网、电视媒体、大厅电子显示屏、院内和科室板报宣传栏等,有针对性的开展肿瘤科普工作。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利用专业优势,向社会宣传建康知识,构建和谐社会环境,做到人人重视建康、人人都有健康。每年的4月15 日-4月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我院作为江苏省的肿瘤防治中心,积极参与肿瘤防治宣传活动。在2014年的4月15日上午,由我院卞办的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仪式上,我院组织省抗癌协会全体常务理事、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联合为广大市民义诊。萏纪委驻省卫生厅纪检组组长周政兴,省科协许钧副巡视员,南京市癌友康复协会会长孔祥顺出席了启动仪式。省科协许钧副巡视员高度评价了省抗癌协会和省肿瘤医院的工作,为促进民众健康、进一步推动抗癌事业以及科普工作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示范带动作用。
3、病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为病人提供与本病区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建康行为等内容的宣传资料,力求宣传内容通俗易懂,提高宣传质量。目前我院已经在乳腺外科病区成立乳腺癌患者的“关爱之家”,由医生护士每周定期举办知识讲座,宣讲乳腺癌的预防、诊疗 知识,让患者了解乳腺癌,更好的接受治疗。同时每年举办乳腺癌患者的联谊会,让乳腺癌患者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融入社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健康人。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中广协会健康中国传播联盟主办的“名医民选”活动中,我嚴连续三年荣获“百姓信赖的医院”称号。 经过江苏百姓评选,唐金海院长被评为“模范院长”,冯继锋等九名医疗专家被评为“百姓信赖 的医疗专家”。娄书畅、施如春当选为“南丁格尔江苏最美护士”,.周晓蓉等八名护士获“江苏 最美护士”称号。
我院将更好的发挥肿瘤的专家库作用,利用医院这个宣传平台,全方位的融入人民群众中去,开展肿瘤的健康科普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形成“预防为主,早诊早治”的健康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详细介绍
一.医院概况 :
1、 历史变迁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病医院 (血液学研究所) (以下简称“院所”)由中国血液学创始人邓家栋教授创建1957年。七十年代迁往四川,1982年重新迁回天津。
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血液学事业的发展和医疗市场的变化,院所不断开拓创新,谋求血液学事业的新发展。从容不从众,追求创新,精髓不变是我们的办院方针。为把医院做“特”,科研做 “ 精”,我们改“ 大所小院”为 “ 大院小所”,由过去200张床位的 “ 小综合”,发展为600余张床位的血液病“大专科”,,由过去一个大血液内科发展为按病种和功能设置的12个临床中心的专科医院;以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窒为龙头,围绕实验血液学和干细胞研究凝炼研究方向,建立了精干的基础研究队伍。
2、 所院概况
全国唯一的血液病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全国唯一的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在院所,是我国最大的集医疗、 科研、教学、产业于一体的国家级科研型血液病专业医疗机构。同时,也是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干细胞医学中心的依托单位;内科学(血液病)、 药物药理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的全国重点学科点;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世界血友病联盟国家成员单位《中国)的执行部门;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临床一部:国家血友病病例信息管理中心的依托单位。
3、 院所特色
院所紧密围绕基础与临床结合的特点,走 “ 科学问题源于临床,科研成果服务患者”之路,医疗对常见血液病特别是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治疗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科研以全国唯一的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以干细胞研究为切入点,进行恶性血液病的病理基础的系统研究。围绕这一方向,建有五大开放性技术平台,承担着 “ 十二五”期间己经启动的血液学研究领域主要的重大科研项目,与全国和国际多家著名研究机构保持横向合作。
4、 所院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院所一大批科研成果首创国内第一,不断填补我国血液学领域的空白。
建所初期,血细胞命名最早规范了我国血液学基础工作;至今被全国科研单位使用 615小鼠是我所培育的第一个近交系纯种小鼠,曲此建立的可移植性小鼠自血病模型 L615在 抗癌药物筛选和白血病发病研究中起到了重大作用;最早发现急性髓系白血病M2b,比国外早 12年 ;最早展开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MDs)的研究,为 为血病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最早发现了用中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药物靛玉红,在国际上首创应用双吲哚类药物治疗肿瘤;最早提出了再障急慢性分型,并探索出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一系列治疗方案。此外,院所还对白血病,血友病、异常血红蛋白、B一地中海贫血等病种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流调,摸清了疾病特点、分布情况、发病率,并发现了四种世界上新的异常血红蛋白和八种国内从未发现过的异常血红蛋白。对疾病的防治、优生学的开展、分子遗传学及人种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八十年代,院所成功进行了国内第一例自体骨髓移植,开辟了我国自体干细胞治疗的新领域。
新世纪以来,院所建立了我国特有的以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柔红霉素为基础的联合强烈化疗方案,按照预后危险度分层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达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全国白血病治疗的领头羊;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冶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效率高达 75%以上: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重型再障的新方法,使初治患者获70% 疗效,使不少经费困难患者得到救治;采用分组的个体化治疗手段,使儿童血液病主要病种疗效达国际先进水平;根据WH0(2008)版 诊断标准对淋巴组织肿瘤进行精确诊断,依据疾病预后分层进行规范化和个体化的整体治疗,使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的治疗达国际水平,成为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系统从事淋巴组织肿瘤临床诊治和研究的中心;采用HLA匹配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慢性白血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恶性血液病患者,移植后长期无病生存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可在我国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一揽子MDS诊断、预后判断和分层治疗方案已在全国推广使用,院所承担着全国血友病病例信息管理工作,并作为中国血友病诊疗中心协作网的组长单位,负责组织实施了全国血友病的登记注册。此外,院所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制定了我国血液病临床路径与诊疗规范。
2009-2012年院所连续三年荣获中国医院排行榜专科 (血液科)排名第一。
二.医院规模 :
1、 机构设置
院所设有贫血诊疗科、白血病诊疗科、造血干细胞移植科、淋巴瘤诊疗科、儿童血液病诊疗科、MDS诊疗科、血栓止血诊疗科、血液病急救科、综合诊疗科、血液病理诊断科和临床检测科 11个临床诊疗科室,环境设施完善。
全国唯一的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在院所,以干细胞研究为切入点,系统研究恶性血液病的病理基础,围绕这一方向,建有实验血细胞库、干细胞分选中心、细胞影像中心、功能基因及药物筛选中心、实验动物中心五大开放性技术平台。
2、 人员构成
院所开放床位598张,现有职工 937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87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 32人、副高级职称98人 、博士生导师 18人、硕士生导师23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人、中组部干人计划 1人、中组部青年干人计划艾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3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3人、天津市 “ 131” 人才第一层人选 3人、天津市授衔专家2人、CMB杰出教授 1人。
3、 资源状况
院所总占地面积 5.56公顷,其中所院规划用地面积为 ⒋27公顷。总建筑面积 56326,62平方米。
所院是我国最大的集医疗、科研、教学、产业于一体的国家级科研型血液病专业医疗机构。同时,也是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干细胞医学中心的依托单位;内科学 (血液病)、 药物药理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的全国重点学科点;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世界血友病联盟国家成员单位 (中 国)的执行部门;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临床一部;国家血友病病例信息管理中心的依托单位。
4、 业务情况
医疗方面,上年度诊疗人数 146501人 ,入院人数 17390人,出院人数 17416人 ,病床使用率 103%,周转次数 zg,平 均住院日13,2天 。
三.医院开展健康科普工作情况介绍:
在医院网站www.chinablood.com.cn建 立 “ 诊疗中心” 、“ 门诊专家” 、“ 天使之家”、健康教育”等栏目,进行医院介绍、科室介绍、专家介绍、血液病科普教育等。
详细介绍
一.医院概况 :
唐山市人民医院始建立于1943年,是市直卫生生系统建院最早的大型综合医院,也是冀东地区唯一的一所 肿瘤医院。2002年在河北省首批、唐山市首家通过ISO900I: 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11年以河北省总分第七名的成绩成功晋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现为河北联合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李嘉诚基金会宁养院、全国 乳腺普查定点医院,现己成为-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社区卫生服务为一体,以肿瘤治疗为特色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曾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抗振救灾先进集体、2012年度国家级诚信示范单位、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十佳诚信医院”"等荣誉称号。
二.医院规模 :
医院占地面枳41226平方米,现开放床位1260张,临床科室49个,医技科室18个,13所协作医院,3个社区服务站和5所分院。医院拥有唐山市肿瘤放射治疗中心、乳腺疾病防治中心、法医签定中心3个医 学中心:1个省级重点科:1个省级重点发展专科:7个市级通点学科:4个市级点发展学科:1个市级肿瘤研究所。截至2013年12月,年门诊量285231人/次,年出院病人数33793人,年住院手术量8587人/ 次,职工总数1546人,其中正高职110人.副高职168人,中职398人,初职478人,其他人员100人。
三.医院开展健康科普工作情况介绍:
一、大力宣传,普及卫生知识和传染病防治知识
今年重点做好传染病防治知识和肿瘤防治知识的这传工作。通过宣传,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自我护 理能力,了解健康知识,提高生活质量。
二、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专业培训
集中培训每年不少于一次,培训覆盖率98%,并记录备案,纳入继续教育学分。
二、加强门诊和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
详细介绍
一.医院概况 :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始建于1908年,是江苏省为数不多的几家百年老医院之一,前身是美国圣公会创办的教会医院——“普仁医院”。目前已发展成为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江苏省首批现代化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医院目前拥有江苏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1(含1个创建单位),无锡市医管中心重点发展专(学)科2个,市级医学重点专科7个,市级专科(病)诊疗中心4个,是全省市级医院中拥有省级重点专科最多的医院之一。心内科的冠心病介入诊治、神经外科的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神经内科的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消化内科的内镜下胰胆管造影(ERCP)、眼科的眼底病微微创治疗、肝胆外科的规则性左右半肝切除技术、皮肤科窄波及高能紫外线治疗等一大批技术已成为全国和省市领先的品牌技术。2009和2013年医院两次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2011年及2013年两次获得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的医院。2013年获得亚洲医院管理奖,是国内唯一获得该奖的市级医院。2014年再次捧得两项亚洲医院管理奖。 2008年以来,医院共获得各类国家、省、市科技类成果奖27项;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63项,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5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立项课题11项,省、市各类科研立项课题189项。 作为主编发表医学专著近20部,其中英文版专著1部;发表专业论文5650篇,其中SCI收录82篇,中华级310篇、国家核心期刊1074篇。
近年来医院注重管理创新,将精细化管理理念有效应用在医疗质量管理和医院服务管理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取得实效。科主任领导下的主诊医师负责制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积极性、护理垂直化管理改革进一步凸显专业管理优势、机关事业部制改革有效解决科室间职能交叉和协调困难的问题、一体化医学诊疗中心较好地体现了优势叠加效应、平衡计分卡考核模式推动了绩效改革的科学化和公平化。独创“五个一”服务模式,即:“一医一患一诊室”充分尊重患者隐私权、“一个窗口发药”优化就诊流程、“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管家”式服务、“168后勤服务一条专线”切实解决患者住院需求和“一条红腕带标识”给急危重病人开辟绿色通道。强化医疗安全环节管理。在全院倡导医疗“五个不放过”,即:病人死亡原因不明不放过;手术失败原因不明不放过;病人投诉后不满意原因不明不放过;并发症原因不明不放过;纠纷当事人认识不到位不放过。以此为抓手,每季度开展一次针对院内典型死亡病例的“季读课”,邀请省内知名专家讲座和点评。努力建设学习型研究型团队,针对中高级职称人员和初级职称人员分别开设了每月一次的“早、晚读”课,利用早上上班前和晚上下班后1小时进行业务学习,七年多来共开设早读课169场次,累计参加人数46200人次,开设晚读课73场次,累计参加人数12250人次。
医院主要改革创新举措两次被新华社内刊——《国内动态清样》予以专题报道,国务院领导和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主要领导均作重要批示,要求在公立医院试点改革中予以重点宣传和推广。多次在省内进行经验交流,并接受了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调研组和国家新闻媒体的现场调研及采访,医院管理案例并入选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与内部管理改革案例集”第一集。医院先后荣获首批“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 、“江苏省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 、“全面改善医疗服务,推进医德医风建设专项行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获无锡市医院托管制考核第一,2011年在三甲医院评审中荣获全省第一名。
二.医院规模 :
医院编制床位800张,实际开放床位1200张,占地面积2264.6 m2,建筑面积117576.82 m2 。在编在职员工1197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259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59名,专兼职教授13名,专兼职副教授42名。博士后7名,博士32名,硕士228名;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5名, 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名,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1名,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2名,无锡市医学领军人才3名,无锡市医管中心首席专家3名,无锡市名医10人。2013年,医院门急诊量近160万人次,开展手术1.37余万台次,出院病人4.01万人次,完成业务收入较上年增长9.2%,各项效率效益指标和人均工作指标名列全省前列。医院目前拥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个,无锡市医管中心重点发展专(学)科2个,市级医学重点专科7个,市级专科(病)诊疗中心4个,是全省市级医院中拥有省级重点专科最多的医院之一。
三.医院开展健康科普工作情况介绍:
我院一直以来很重视健康教育与科普宣传工作,全院上下积极参与,每年医院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科普工作宣教,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社会的一致认可。具体开展情况如下:
1、门诊科普宣教:医院门诊大厅设置专门的科普宣传栏,摆放随手可拿的健康处方。电子显示屏每天定时播放卫生科普知识,每个楼层的候诊区也通过电视传媒播放相关健康知识。让每一位就诊病人可以在医院任何地方接受科普知识的教育和学习。同时,门诊服务中心接受各类健康咨询服务,不定期开展健康宣教讲座,如护足周、爱牙周、护眼周系列宣讲活动。
2、社区科普宣教:医院经常在党日活动、青年节、端午节、儿童节等节日,组织医务人员走进街道、走进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开展丰富多彩、具有特色的科普宣教,普及卫生知识,倡导人们采纳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有益健康的环境。并与崇安区通江街道、崇安寺街道、广益街道、广瑞街道、上马墩街道、江海街道六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成对口支援模式,医院定期安排专家下社区,给社区居民带去最新的科普教育知识。
3、住院病人科普宣教。病区内的宣传专栏、健康知识园地为病人提供与本病区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健康行为等内容的宣教材料,同时制作了很多健康教育小册子可供病人取阅。普仁体检中心针对体检病人的需求也相应做好健康科普教育。
4、设立“普仁”市民课堂。自2002年起,我院就成立了“普仁”市民课堂,每周日上午09:0-10:00在外科门诊会议室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向广大群众普及健康卫生知识,包括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用药、护理、饮食指导等,收到了无锡市民的一致好评。
5、义诊宣教回馈市民。每逢院庆,我院开展大型惠民义诊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到锡,为锡城市民提供优质、便利的免费诊疗,向市民提供国际国内最新的科普教育。
6、成立病友之家。医院各个专科利用自己的专科优势,相继成立了“哮喘之家”、“肿瘤病友会”、“糖尿病之家”和“前列腺病友会”,定期组织科普宣教活动,搭建病友和医生间沟通交流的平台。
7、开放市内一流的实验室。2012年我院成立了转化医学中心实验室,面积达两千平米,投资近千万。中心内拥有以临床转化为主的专科实验室,为各临床科室提供一个科学研究的开放性技术平台。